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2-3] [5-6],主要承担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政策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覆盖房地产业、建筑业、市政公用事业等六大研究方向 [7-8]。该机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建城乡建设经济系,截至2022年拥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9名,培养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博研究生 [1] [6]。
2024年机构设置包含战略研究处、住宅与房地产业研究处等6个专业研究处,年度预算规模达2813.23万元,重点开展房地产长效机制等课题研究 [8]。作为部级智库,该中心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2024年与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签署共建研究基地协议 [9]。
- 主管部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 [5]
- 机构属性
-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3] [5]
- 总部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 [4] [7]
- 研究方向
- 城乡建设六大政策领域 [7-8]
- 硕博导师
- 13人(2022年) [1]
- 年度预算
- 2813.23万元(2024年) [8]
机构职能
播报编辑
承担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重大政策制定的咨询论证工作,开展房地产长效机制、住房租赁市场制度等战略性课题研究 [3] [8]。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核心智库,参与城乡建设管理、城市更新等领域的政策储备研究 [2] [6],通过招投标方式持续开展建设领域研究服务 [4]。
组织架构
播报编辑
2024年机构设置包含:
- 战略研究处
- 住宅与房地产业研究处
- 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处
- 城市更新与社区服务处
- 建筑业研究处
- 村镇建设研究处
- 综合管理处 [8]
各研究处按专业领域分工,形成覆盖城乡建设全链条的政策研究体系。截至2025年4月,该中心通过招投标完成7项专项研究服务 [4]。
研究生培养
播报编辑
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建城乡建设经济系,形成"系所合一"办学模式 [1] [6]:
- 开设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点,设房地产经济、住房保障等6个研究方向
- 2022年在读硕博研究生规模达专业领域前列
- 实施"导师+项目"培养机制,博士生需参与部级课题研究
2024年与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建立研究生互派机制,联合培养城乡建设领域专业人才 [9]。
科研合作
播报编辑
构建部校协同创新体系:
- 2024年1月与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签订战略协议 [9]
- 建立常态化人员交流制度,派驻研究人员参与高校智库建设
- 联合开展城市更新、建筑业转型等领域的政策试点研究
合作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制定 [8]。
人才队伍建设
播报编辑
实施高标准人才引进机制:
- 2019年面向博士研究生招聘专业技术岗,要求中共党员身份及北京户籍 [2]
- 2023年公开招聘设置40周岁年龄限制,重点考察科研代表作质量 [3]
- 招聘考评采用笔试面试各占50%的评分机制,笔试侧重专业素养测试 [6]
截至2024年,研究团队包含二级研究员翟宝辉等领军学者 [9]。
经费与成果
播报编辑
2024年财政预算包含:
- 基本支出2728.23万元(含人员经费1083.63万元)
- 专项研究经费80万元 [8]
绩效目标要求完成房地产调控等3项重点课题,报告验收通过率不低于99%。2023年以来,研究成果支撑了房屋养老金制度等创新政策的出台实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