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媒介是通过印刷技术传播信息的中介物,涵盖书籍、报刊、图片等载体,为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其发展进程与印刷技术革新直接相关。 [1] [4]
该媒介具有信息存留性强、适应分众化需求的特点,读者可自主选择阅读时空,但存在制作周期长、时效性弱及依赖受众识字能力的局限性。 [1-2] [5]
印刷技术起源可追溯至隋唐之际的木刻、石刻工艺,868年雕版印刷《金刚经》标志木刻技术成熟。11世纪40年代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古登堡研制金属活字印刷机并印制《四十二行圣经》,开启机械印刷时代。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与激光照排技术逐步替代铅字排版,实现印刷媒介高效化生产,推动印刷品向更迅速、大量和精美的方向发展。 [1] [3-4] [6]
- 中文名
- 印刷媒介
- 类 别
- 媒介领域术语
媒介类型
播报编辑
报纸广告
(1)适合市场细分的广告策划和发布。报纸为广告客户提供了多种选择形式,从整版广告到只有几平方厘米的分类广告,从单色印刷广告到多色印刷广告,为不同的客户定位提供了专门的园地,使其受众覆盖可以精确化到每一个细分市场。
(2)报纸的受众质量和稳定性优势。报纸的受众往往集中在文化水平较高和收入较高的社会人群,其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也较为稳固,因此,这种媒介在帮助广告客户到达高消费阶层的受众时尤为有效。
(3)纸质传媒信息的存留性和深度优势。纸质印刷品承载的信息是白纸黑字,可以长久地凝固和存留下来,便于读者的反复诵读。这就要求报纸信息应该是可靠的、经得起琢磨的,因而也适合传达具有一定深度的、有一定分析性的信息。
这样,报纸广告传递的信息就具有了两种重要品质:可信性和详尽性。它适合向受众提供精确而详细的产品信息,进行深入的产品性能分析,有利于消费者更好地理解产品。
杂志
杂志是一种更加专业化的媒介,因此它的广告更能满足狭窄定位的读者群需要。几乎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与之对应的杂志。比如流行的各类时尚杂志,完全成了高档消费品的广告专版。杂志广告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制作精美,色彩迷人,其文案制作也往往富有诗意。当然,杂志广告由于出版周期和制作成本的原因,在广告市场的份额不大。
书籍广告
书籍广告主要发布一些与所刊图书相关的文化信息或文化产品类广告,多作为插入书中的扉页形式出现,其内容多带有专业化色彩,一般出现在大众类读物中,在广告市场所占比重不大。
印刷广告媒介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表现形态。比如夹在报纸中间的邮递广告,特别适合需要详细介绍的商品,而且价格低廉。再如街头派送的宣传单页、小册子和卡片之类,为一些小公司和专门的促销活动所青睐。
传单
可以传播一些促销,辅导班等的信息。
媒介优缺点
播报编辑
印刷媒介优点
首先,读者拥有主动权。读者在接触印刷媒介时,可以自由选择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这一点上它优于电子媒介。电子媒介的受众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受众必须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才能接触到其内容。由于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是线性的,所以受众如果想回头再看,必须付出额外的代价,比如将电视节目录下来。可以说,印刷媒介较为充分地照顾到了受众的选择性。
其次,印刷媒介具有便携性和易存性。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是稍纵即逝的,若不经过专门录制,就会很快消失。而印刷媒介如报纸、书籍等却能将信息有效地保存下来。正因为这样,印刷媒介更能达到使受众获得反复接触的积累效果。
再次,印刷媒介更能适应分众化的趋势。除了一些综合性的报纸以外,印刷媒介不像其他媒介那样强调以标准化的内容来适应大部分受众的共同兴趣。电子媒介为了这争取最大数量受众,都力求能适应大众的口味,强调老幼皆宜,雅俗共赏,这就导致了内容上的同一化趋势。而专业化、专门化的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往往以其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而拥有特定的读者群并对他们在某一方面施加特殊影响,这就适应了专业化、专门化受众的特殊需要。在知识界与教育界,印刷媒介更是拥有广泛的类型化受众。 [2]
印刷媒介缺点
时效性不强,不能像广播电视那样进行实时报道,而要经过一个制作周期。另外的一个缺点是印刷媒介的使用需要识字能力,因而受到文化程度的制约,文盲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无法或不能充分使用这种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