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国是经济学术语,特指在普惠制或最惠国待遇框架下享受关税优惠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1] [4] [7]。根据普惠制原则,发达国家(给惠国)对受惠国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关税减免,全球已有170多个受惠国 [7]。最惠国待遇中,受惠国享有与第三国同等的贸易优惠,其权利义务通过国际条约确立 [2] [4]。例如斯威士兰因《非洲增长与机遇法》多次调整AGOA受惠国地位 [5],而中国在2015年因国际油价下跌成为能源进口领域的受惠国 [8]。"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改善受惠国经济条件,提升区域投资吸引力 [3]。
- 所属学科
- 国际经济学
- 主要对象
- 发展中国家/地区
- 核心原则
- 非互惠性优惠
- 关税优惠
- 普惠税及最惠国税率
- 受惠产品
- 制成品与半制成品 [7]
- 优惠依据
- 双边或多边条约 [4]
与最惠国待遇的关系
播报编辑
最惠国待遇原则要求给惠国给予受惠国的优惠不低于其给予第三国的待遇,依据通常是一项双边或多边条约的规定,包含自动性、同一性、相互性和普遍性四个要点 [2]。在双边条约中,缔约方通常互为给惠国与受惠国,例如美国与斯威士兰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AGOA)关系:
- 2000年斯威士兰首次成为AGOA受惠国 [5]
- 2015年美国以劳工问题为由取消其资格 [5]
- 2017年恢复其受惠国地位 [5]
普惠制中的核心角色
播报编辑
受惠国通过实质性加工改变进口原料属性后,方可享受普惠税 [6]。例如:
- 中国在2015年因国际油价下跌节省大量进口成本,当年原油进口量增加,经济学家认为低油价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8]
- "一带一路"框架下,斯里兰卡通过中国基建项目吸引印度、日本投资,实现经济发展条件改善 [3]
原产地规则限制
播报编辑
受惠国需遵守严格的原产地标准:
- 1.进口原料需经充分加工
- 2.产品发生实质性变化(如税则分类改变) [6]该规则确保关税优惠真正惠及受惠国本土产业。
学术研究聚焦
播报编辑
现有研究集中在三方面:
- 1.欧盟普惠制调整对受惠国出口结构的影响
- 2.零关税政策与受惠国产业升级关联性
- 3.原产地规则对区域价值链的重构作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