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太和
- 分 类
- 帝王年号
后赵
播报编辑
石勒319年称王,但是直到328年才开始使用年号。
太和三年九月改元建平元年。
又钟渊映《历代纪元考》考证《魏书》载刘曜得黑兔改年太和有误,实为后赵石勒年号。刘曜并没有改元之事。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前赵和后赵国号相同,领土相接,传闻谬误,导致史书记载错误。
年号公历干支对照
太和 | 公元 | 干支 |
元年 | 328年 | 戊子 |
二年 | 329年 | 己丑 |
三年 | 330年 | 庚寅 |
登基
石勒发轫于第一次反东海王起义时,追随牧帅汲桑投靠公师籓。石勒这个姓名是汲桑替他取的。后投靠汉赵(前赵)刘渊。石勒在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为根据地,先后灭了王浚、邵续与段匹磾等西晋在北方的势力,又吞并曹嶷。前赵平阳政变后正式与刘曜决裂,319年十一月称赵王,都襄国。329年吞并关中取上邽灭前赵。北征代国,令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的国家。石勒实行多项措施,推动文教和经济发展。
驾崩
333年正月二十六日,石勒派使者来与东晋重归修好,晋成帝下诏令焚烧他带来的礼物。五月,石勒病重卧床,中山王石虎进入禁中侍卫,矫称诏令。七月,石勒病重,颁布遗命说:“石弘兄弟,应当好好相互扶持,司马氏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七月二十一日,石勒病逝,其子石弘继位。
成汉
播报编辑
太和三年十月改元嘉宁元年。
《华阳国志》作343年改元,《资治通鉴》作344年改元。
年号公历干支对照
太和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
公元 | 344年 | 345年 | 346年 |
干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登基
公元343年(汉兴六年),李寿去世,太子李势继位,赦免境内罪犯。[4]公元344年(太和元年)正月,改年号为太和,尊奉嫡母阎氏为皇太后,册立妻子李氏为皇后。
驾崩
东晋
播报编辑
太和六年十一月,晋简文帝即位,改元咸安元年。
年号公历干支对照
太和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
公元 | 366年 | 367年 | 368年 | 369年 | 370年 | 371年 |
干支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登基
兴宁三年(公元365年)二月二十二日,晋哀帝司马丕去世,因司马丕没有子嗣,所以崇德太后褚蒜子于二月二十三日下诏说,司马奕德才兼备,又是皇帝的弟弟,应当继承皇位。于是百官到琅邪王府去迎奉司马奕,司马奕当天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三月二十九日,将晋哀帝葬于安平陵。第二年,改元太和。
驾崩
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十月十六日,司马奕病死于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一带),时年四十五岁。
新罗真德王
播报编辑
年号公历干支对照
太和 | 儒略历 | 干支 |
---|---|---|
元年 | 647年 | 丁未 |
二年 | 648年 | 戊申 |
三年 | 649年 | 己酉 |
四年 | 650年 | 庚戌 |
登基
647年 在善德女王去世后接替了王位,年号为(太和)。
唐朝
播报编辑
年号公历干支对照
大和 | 公元 | 干支 |
---|---|---|
元年 | 827年 | 丁未 |
二年 | 828年 | 戊申 |
三年 | 829年 | 己酉 |
四年 | 830年 | 庚戌 |
五年 | 831年 | 辛亥 |
六年 | 832年 | 壬子 |
七年 | 833年 | 癸丑 |
八年 | 834年 | 甲寅 |
九年 | 835年 | 乙卯 |
登基
唐文宗李昂,汉族,本名涵,长庆元年(821)封江王。宦官刘克明等于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日杀死唐敬宗后,伪造遗旨,迎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又指挥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和绛王李悟,立李昂为帝,改年号为“大和”。
驾崩
公元840年正月,文宗抑郁成病,不能下床,便命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叫来杨嗣复和李珏二臣,嘱咐他们辅助太子监国。仇士良、鱼弘志得讯,于当天晚上就伪造遗诏,废太子为陈王,立李炎为皇太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并带李炎登上朝堂接见百官。文宗闻知也无可奈何,群臣更是没人敢反对。
公元840年正月,文宗带着无限的惆怅病死于长安宫中的太和殿。
黎邦基
播报编辑
登基
后黎仁宗姓黎讳邦基,又名黎基隆、黎濬、黎浚,是越南后黎朝第三代君主。他是后黎太宗黎元龙的三子。
他即位后改元大和,年仅二岁,由宣慈太后阮氏英摄政。宣慈太后当政时,颇有成就,如制定私人田产法律十四条,击败占城军进犯,生擒占王贲该。可是,太后听信谗言,杀功臣黎可(即郑可)等人,惹起大臣愤怒。1453年,仁宗才亲政。
驾崩
1459年,仁宗和宣慈太后被兄长谅山王黎宜民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