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山西医科大学
- 外文名
-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 所在地
- 太原市
- 创办时间
- 1919年
- 办学性质
- 公办大学
- 学校类别
- 医药类
- 学校特色
- 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 [20](2022年)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21](2012年)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1年)
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29] - 主管部门
- 山西省 [22]
- 本科专业
- 29个(截至2025年3月) [1]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截至2025年3月)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截至2025年3月)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0个(截至2025年3月)
- 博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截至2025年3月)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截至2025年3月) - 博士后
- 科研流动站5个(截至2025年3月) [1]
- 国家重点学科
- 二级学科1个(截至2025年3月)
- 院系设置
- 40个教学机构,64个附属及教学医院(截至2025年3月)
- 校 训
- 医理博精,德能高邃
- 校 歌
- 《山西医科大学校歌》
- 校庆日
- 9月6日
- 地 址
- 川至校区: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382号
迎泽校区: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
中都校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98号 - 院校代码
- 10114
- 主要奖项
- 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30]
- 占地面积
- 1422 亩(截至2025年3月)
- 教职工数量
- 教职医护员工7000余人(截至2025年3月)
- 学生数量
- 全日制在校生21829人(截至2025年3月)
办学历史
播报编辑
1919年8月,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创办山西医学传习所,所内教职员多为研究会理事、名誉理事等兼任。所址初在国民师范学校东院,后迁入新民中街(川至医专)新址。山西医学传习所学制为一年半,共招3期7个班。1922年2月,学制改为两年,共招3期6个班。至1926年12月,传习所共有毕业生640人。
1921年8月,医学传习所改名为“山西医学专门学校” (传习所各班继续办),学制四年,招生对象为有中等学校八学期程度者,共招生3班,毕业106人。
1928年8月,学校改名为“山西医学专科学校”,至1930年8月,招收4个专科班:2个中医班,2个西医班,4个班共毕业学生214人。
1932年1月,学校改名为“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学制仍为4年,中西医兼授。
1934年6月,学校变为主授西医课程。 [2]
1940年,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大学,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
1946年8月,学校改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
1949年8月,太原市军管会作出决定,在山西大学医学院与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将长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学专科学校及省立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同时合并到山西大学医学院。
1953年,全国进行院系调,高等教育部批准山西大学医学院独立建院,更名为山西医学院,归卫生部领导,省卫生厅代管。
1954年,学校改由省教育厅管理。
1990年8月,省政府同意将正在筹建的山西省汾阳高级护理学校改为山西医学院汾阳专科部,归山西医学院直接领导和管理。
1996年,国家教委和省政府批准将山西医学院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随之山西医学院汾阳专科部改为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2000年4月,省教委同意该校成立山西医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同时,省教委批准设立了山西医科大学大同学院。该学院设在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属山西医科大学的二级学院。
2002年,省政府批准山西医科大学与山西中日友好学院联合举办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的二级学院。
2003年2月,省政府批准山西医科大学与运城卫生学校联合举办山西医科大学运城学院;8月,省政府批准山西医科大学与晋中市卫生学校联合举办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 [3]
2018年3月,山西省编办批准临汾市人民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忻州市人民医院、吕梁市人民医院、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等7所三级甲等地市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4]
2025-08-14,山西省编办批复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名称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肺科医院” [5];10月19日,山西白求恩医院挂牌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名称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6]
2021年,入选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单位。 [26]
2022年,入选山西省首批“双一百”示范点。 [27]
2023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前沿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23]7月,学校承办2023年全国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京晋冀蒙“233”战略合作正式启动 [24]。12月,太原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发布《关于山西医科大学迎泽校区总体规划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公示》 [33]。
2025-08-14,由山西省红十字会和山西医科大学联合成立的“南丁格尔工作室”揭牌,该工作室为山西省首个。 [43-44]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40个教学机构,开设29个本科专业。 [1] [31]
名称 | |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
山西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 |
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 |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山西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 | |
山西医科大学麻醉学院 |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 |
山西医科大学外语系 | 山西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运动康复系) |
山西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系 | 山西医科大学计算机教学部 |
山西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教学模拟医院 |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 | 山西医科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 |
山西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 山西医科大学第十临床医学院 |
山西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 | 山西医科大学第十五临床医学院 |
山西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 | --- |
学科门类 | 专业名称 | 学位类型 |
---|---|---|
医学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含儿科学方向) | 医学 |
临床医学(五年制)(含免费医学生) | ||
预防医学 | ||
法医学 | ||
口腔医学 | ||
医学影像学 | ||
麻醉学 | ||
儿科学 | ||
精神医学 | ||
助产学(2018年开设) | ||
基础医学(2018年开设) | ||
眼视光医学(2018年开设) | ||
护理学 | 理学 | |
药学(含药剂方向) | ||
中药学 | ||
临床药学 | ||
医学检验技术 | ||
医学影像技术 |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
康复治疗学 | ||
药物制剂(2018年停止招生) | ||
眼视光学 | ||
医学实验技术 | ||
管理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学 |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 | ||
公共事业管理(健康产业管理方向)(2018年停止招生) | ||
劳动与社会保障(2018年停止招生) | ||
健康服务管理(2019年开设) | ||
文学 | 英语(医药方向)(2018年停止招生) | 文学 |
法学 | 社会工作 | 法学 |
工学 | 生物制药 | 工学 |
智能医学工程(2019年开设) | ||
生物医学工程(2021年开设) | ||
教育学 | 运动康复 | 理学 |
名称 |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各类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5个。 [1]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8]、基础医学、护理学 [32] |
- 学位授予
类别 | 名称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特种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药学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特种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应用心理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8]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应用心理、社会工作、图书情报、医学技术 [1] |
- 重点学科
类别 | 名称 |
---|---|
国家重点学科 | 生理学 [1] |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重症医学、泌尿外科学、中医护理学、骨科学、肾病学、普通外科学、老年病学、急诊医学、风湿免疫学、护理学、病理学、眼科学、心血管内科 [1] |
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 | 基础医学 |
- 学科评估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2个学科进入前40%,截至2017年12月,风湿免疫学名列全国第46位; [52]截至2021年3月,核医学连续五年名列全国前10名; [50]截至2022年9月,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49]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7000余人,研究生导师2000余人,临床教师2200余人。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等国家、省部级专家及高层次人才430余人。 [1]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7] |
注:名单不全 |
年度 | 姓名 | 单位 | 学科 |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
2011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耳鼻咽喉科学 | |
省级教学名师 | |||
2014 | 罗晓晋 | 口腔医学系 | 口腔医学 |
2014 | 张岩波 | 公共卫生学院 | 医学统计学 |
2014 | 韩玲革 | 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学 |
2014 | 郝敏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妇产科学 |
2014 | 高彩荣 | 法医学院 | 法医学 |
2013 | 张辉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影像医学 |
2013 | 王志中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社会科学 |
2013 | 解军 | 基础医学院 | 基础医学 |
2010 | 金瑞华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2010 | 张明升 | 基础医学院 | 药理学 |
2010 | 张策 | 基础医学院 | 生理学 |
2010 | 殷国荣 | 基础医学院 | 寄生虫学 |
2009 | 王素萍 | 公共卫生学院 | 流行病学 |
2009 | 李荣山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肾内科学 |
2009 | 景雅 | 基础医学院 | 组织胚胎学 |
2009 | 王秀平 | 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学 |
2009 | 卢莉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医学心理学 |
2008 | 李健丁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影像医学 |
2008 | 影像医学 | 法医学院 | 法医学 |
2008 | 刘桂芬 | 公共卫生学院 | 卫生统计学 |
2008 | 祁金顺 | 基础医学院 | 生理学 |
2007 | 曲成毅 | 公共卫生学院 | 流行病学 |
2007 | 王斌全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耳鼻咽喉科学 |
2006 | 郑建中 | 公共卫生学院 | 社会医学 |
2006 | 牛侨 | 公共卫生学院 | 劳动卫生学 |
2005 | 张淑秋 | 药学院 | 药学 |
2004 | 程牛亮 | 基础医学院 | 生物化学 |
2004 | 李青山 | 药学院 | 药学 |
2003 | 吴博威 | 基础医学院 | 生理学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示范中心,1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5个其它教学基地,15个研究生培养基地;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等国家、省级教学团队24个;学校获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立项26项,其中指令性项目2项,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16项。 [1]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示范中心 | 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儿科学、基础医学、临床药学、卫生检验与检疫 |
教育部首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农村定向免费生)、护理 |
教育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 临床医学 |
山西省品牌专业 |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 |
山西省特色专业 | 口腔医学、药物制剂、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中药学 |
注:参考资料来源 [1] |
类别 | 名称 |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 临床医学 | 预防医学 |
法医学 | 护理学 | |
药学 | 麻醉学 | |
口腔医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 眼视光学 | 社会工作 |
运动康复 | 生物制药 | |
基础医学 | 精神医学 | |
儿科学 | 临床药学 | |
医学检验技术 | 医学影像技术 | |
康复治疗学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学方向) | 公共事业管理 | |
口腔医学 | 医学影像学 | |
麻醉学 | 中药学 |
课程名称 | 建设院系 | 负责人 | 获批类型 | 年度 |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基础医学院 | 解军 | 线上一流课程 | 2019 |
急性肺水肿的开放式整合实验教学 | 基础医学院 | 郭建红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2019 |
乙醇的死后再分布及其应用 | 法医学院 | 贠克明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2019 |
器官系统临床技能课程 | 基础医学院 | 周芸 | 线下一流课程 | 2019 |
社区护理学 | 护理学院 | 金瑞华 | 线下一流课程 | 2019 |
医学统计学 | 公共卫生学院 | 王彤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19 |
内科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韩清华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19 |
精神病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徐勇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19 |
医学发展史 | 管理学院 | 程景民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2019 |
医德教育实践 | 宣传部 | 张俊龙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2019 |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基础社会实践课 | 创新创业学院 | 周丽霞 |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 2019 |
基于ESP虚拟病人的气胸临床前整合实验教学 | 基础医学院 | 王晓晖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 2018 |
课程名称 | 建设院系 | 负责人 | 获批类型 | 年度 |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基础医学院 | 解军 | 线上一流课程 | 2019 |
医学生理学 | 基础医学院 | 曹济民 | 线上认定课程 | 2019 |
核医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李思进 | 线上认定课程 | 2019 |
医学发展史 | 管理学院 | 程景民 | 线上认定课程 | 2019 |
医学统计学 | 公共卫生学院 | 王彤 | 线上认定课程 | 2019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赵长青 | 线上认定课程 | 2019 |
内科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韩清华 | 线上认定课程 | 2019 |
医务社会工作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王志中 | 线上认定课程 | 2019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苏果云 | 线上认定课程 | 2019 |
功能神经外科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郝政衡 | 线上建设课程 | 2019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王斌全 | 线上建设课程 | 2019 |
医疗大健康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 计算机教学部 | 吕晓燕 | 线上建设课程 | 2019 |
系统解剖学 | 基础医学院 | 陆利 | 线上建设课程 | 2019 |
外科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刘建生 | 线上建设课程 | 2019 |
精神病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徐勇 | 线上建设课程 | 2019 |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王志莲 | 线下建设课程 | 2019 |
药剂学 | 药学院 | 杜艳 | 线下建设课程 | 2019 |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基础 | 创新创业学院 | 周丽霞 | 线下建设课程 | 2019 |
器官系统临床技能课程 | 附属人民医院 | 周芸 | 线下建设课程 | 2019 |
妇产科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王志莲 | 线上培育课程 | 2019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 药学院 | 张丽峰 | 线上培育课程 | 2019 |
牙周病学 | 口腔医学院 | 任秀云 | 线上培育课程 | 2019 |
卫生经济学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李菲 | 线上培育课程 | 2019 |
法医病理学 | 法医学院 | 孙俊红 | 线上培育课程 | 2019 |
护理管理学 | 护理学院 | 张培莉 | 线上培育课程 | 2019 |
口腔修复学 | 口腔医学院 | 赵彬 | 线上培育课程 | 2019 |
环境卫生学 | 公共卫生学院 | 张志红 | 线上培育课程 | 2019 |
无机化学 | 药学院 | 张爱平 | 线下培育课程 | 2019 |
口腔科学 | 口腔医学院 | 杨连平 | 线下培育课程 | 2019 |
急诊与灾难医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李燕 | 线下培育课程 | 2019 |
护理学基础 | 护理学院 | 商临萍 | 线下培育课程 | 2019 |
分析化学 | 药学院 | 李云兰 | 线下培育课程 | 2019 |
神经外科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郝政衡 | 线下培育课程 | 2019 |
法医病理学 | 法医学院 | 孙俊红 | 线上认定课程 | 2020 |
医疗大健康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 计算机教学部 | 吕晓燕 | 线上认定课程 | 2020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 药学院 | 张淑秋 | 线上认定课程 | 2020 |
分子与细胞 | 基础医学院 | 郭睿 | 线上线下混合认定课程 | 2020 |
系统解剖学 | 基础医学院 | 陆利 | 线上线下混合认定课程 | 2020 |
分析化学 | 药学院 | 李云兰 | 线上线下混合认定课程 | 2020 |
组织与胚胎学 | 基础医学院 | 崔慧琳 | 线上线下混合认定课程 | 2020 |
精神病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徐勇 | 线上线下混合认定课程 | 2020 |
儿科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阴怀清 | 线上线下混合认定课程 | 2020 |
妇产科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王志莲 | 线上线下混合认定课程 | 2020 |
护理管理学 | 护理学院 | 张培莉 | 线上线下混合认定课程 | 2020 |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基础社会实践课 | 创新创业学院 | 周丽霞 | 社会实践认定课程 | 2020 |
医德教育实践 | 宣传部 | 张俊龙 | 社会实践认定课程 | 2020 |
”情境体验“思政实践课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董海涛 | 社会实践认定课程 | 2020 |
法医毒理学 | 法医学院 | 贠克明 | 线下认定课程 | 2020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 公共卫生学院 | 牛侨 | 线下认定课程 | 2020 |
药理学 | 基础医学院 | 张轩萍 | 线下认定课程 | 2020 |
器官系统临床技能课程 | 基础医学院 | 周芸 | 线下认定课程 | 2020 |
药剂学 | 药学院 | 范博 | 线下认定课程 | 2020 |
牙周病学 | 口腔医学院 | 任秀云 | 线上线下混合建设课程 | 2020 |
护理学基础 | 护理学院 | 杨辉 | 线上线下混合建设课程 | 2020 |
口腔正畸学 | 口腔医学院 | 武秀萍 | 线上线下混合建设课程 | 2020 |
无机化学 | 药学院 | 张爱平 | 线下建设课程 | 2020 |
天然药物化学 | 药学院 | 杨官娥 | 线下建设课程 | 2020 |
社区护理学 | 护理学院 | 金瑞华 | 线下建设课程 | 2020 |
数据挖掘与R语言 | 管理学院 | 于琦 | 线上线下混合培育课程 | 2020 |
传染病学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王勤英 | 线上线下混合培育课程 | 2020 |
神经病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李东芳 | 线下培育课程 | 2020 |
口腔生物学 | 口腔医学院 | 张芳 | 线下培育课程 | 2020 |
-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共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2019年,学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共出版教材3种。 [9]
年份 | 等级 | 成果名称 |
---|---|---|
国家级教学成果 | ||
2018 | 二等奖 | 大健康人文理念下创新医学院校人文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教学成果 | ||
2019 | 特等奖 | 基于信息技术融合的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19 | 特等奖 | 卓越公共卫生医师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
2019 | 一等奖 | PBL与SSP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探索 |
2019 | 一等奖 | 医教协同下护理专业案例资源库的建立与实践 |
2019 | 一等奖 |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胜任力培养相关体系的构建 |
2019 | 二等奖 | 社会工作专业“校社直通,双工联动”专业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与应用 |
2019 | 二等奖 | 基于社会需求的环境卫生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
2019 | 二等奖 | 基于中药鉴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构建 |
2019 | 二等奖 | 三维医学实验动物学创新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2019 | 二等奖 | 基于岗位胜任力需求导向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2019 | 二等奖 | 线下机能实验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2017 | 特等奖 | 医学院校健康人文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2017 | 特等奖 |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 |
2017 | 特等奖 | 以提升临床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卓越医生培养过程中基础阶段课程体系建设 |
2017 | 一等奖 |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职业毒理与防护》课程构建研究与实践 |
2017 | 一等奖 | 拍摄《中华当代名医》系列片 培养大医精诚的医学人才 |
2017 | 一等奖 | 基于中药标本馆的中药学多维教学平台构建 |
2017 | 一等奖 | 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建设 |
2017 | 一等奖 | 应用PBL和WEBQUEST模式探索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 |
2017 | 一等奖 | 病理生理学TBL教学模式探讨 |
2017 | 一等奖 |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
2017 | 二等奖 | SSE模式在内科风湿病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17 | 二等奖 | PBL和LBL双轨教学模式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
2017 | 二等奖 | 生物化学开放实验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
2017 | 二等奖 | 基于病理生理学的医学桥梁课程考评体系的建立 |
2017 | 二等奖 | 基于临床实践应用的五年制本科生局部解剖实习教学改革 |
2017 | 二等奖 | 标准化病人在医患沟通技能训练教学与考核的应用研究 |
2017 | 二等奖 | CBL、PBL及联合教学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和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3月,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希腊、瑞士等国家的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了“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海外培养计划”,开展了“硕士研究生 1+1+1 联合培养”等项目;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和国际科研合作。 [1]
社会评价
时间 | 名称 |
---|---|
2022年 | 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位列第23名(全国参考排名第174名) [16] |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2个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各类省级重点教学科研平台64个。 [1]
级别 | 科研机构 |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细胞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 | 国家卫健委尘肺病重点实验室 | |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细胞生理学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免疫性皮肤病干细胞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血液病分子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骨与软组织损伤修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
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口腔疾病防治与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
环境健康损害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心血管疾病诊治及临床药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
重大疾病风险评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食管癌发病机理及转化研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
分子影像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精神障碍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
实验动物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实验室 | 法医学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骨与软组织损伤修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血液病分子诊疗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耳鼻咽喉头颈肿瘤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
食管癌发病机理及转化研究省重点实验室 | ||
山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环境医学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西省道地药材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西省靶向外科高性能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 山西省骨与关节疾病工程实验室 | 山西省核医学智慧与技术转化工程研究中心 |
山西省智能影像大数据与功能纳米成像工程研究中心 | ||
研究中心 | 山西省肾脏病研究中心 | |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山西省医学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 山西省骨关节炎生物学样本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
山西省实验动物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 山西省食管鳞癌多组学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 |
山西省头颈部恶性肿瘤生物样本资源与实验材料共享服务平台 | ||
山西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 | 分子影像转化与开发协同创新培育基地 | |
山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健康人文研究中心 | 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
省科普基地 | 山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 |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人体生命馆 |
山西医科大学中药标本馆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与软组织损伤修复山西重点实验室 | |
协同育人中心 | 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协同中心 | |
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 | 山西省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科技创新中心 | 山西省干细胞临床转化研发联合实验室 |
山西省医疗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 山西省骨关节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联合实验室 [10] | |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 | 分子影像诊疗技术研发与转化团队 | 黄芪活性分子作用机制与健康产品研发创新团队 |
在体可视化研究创新团队 | 泌尿外科精准诊疗及整合一体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创新团队 | |
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 | 骨关节病诊断与治疗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 纳米分子成像与载药制剂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 法医司法鉴定理论与关键技术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 |
认知障碍的多学科诊疗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 | 耳鼻咽喉-头颈肿瘤综合治疗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 |
出凝血疾病和白血病诊疗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 | 天然来源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 |
分子影像诊疗技术研究创新团队 | 细胞新生再生与出生缺陷防治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 |
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 | 以卫小春为带头人的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 | 以崔永萍为带头人的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 |
以贠克明为带头人的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创新团队 [11]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科技总经费达3.8亿元;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8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项(包括区域联合基金集成重大项目1项、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410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23篇;获专利授权53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 [1]
负责人 | 课题名称 | 项目类别 |
---|---|---|
李思进 | 核磁光电一体化实时同步脑成像设备研制 | 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
严江伟 | 多组学+人工智能系统解析疑难生物物证法医精准鉴识探索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馆藏纸本文献资源160.6万余册,电子图书280.9万余册,电子期刊70.8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884.5万余册。 [25]
- 学术期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是由山西医科大学主办,山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医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工作经验;是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连续多年被美国《CA》,俄罗斯《AJ》,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基础医学教育》是山西医科大学主办,国内外发行的医学教育类专门刊物,是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学会会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育理论探讨,教学管理研究;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12]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学校校徽是由整体图形、文字、数字、图案组成。整体图形采用双同心圆形设计,取同心同德、团结进取之意,象征着师生员工心系学校建设发展的共同事业,群策群力,携手奋进。文字包括外圆环内上方的由中国书协原主席、著名文化大师启功先生题写的“山西医科大学”汉字校名,内下方的英文校名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两者呈环状围绕于中心圆周围,采用中英文两种字体,含开放办学、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之意。 [15]
-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面,中央印有校名“山西医科大学”。 [13]
精神文化
- 校训
医理博精,德能高邃 [1]
- 校风
献身、务实、团结、进取 [1]
- 山医精神
求实精进、坚韧弘毅 [1]
- 校歌
学校校歌是《山西医科大学校歌》。 [13]
校区情况
播报编辑
截至2025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设有3个校区,分别为中都校区、迎泽校区、川至校区,占地总面积1422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 [1]。
中都校区
山西医科大学新校区(中都校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98号,该校区于2025-08-14正式投入使用。该校区规划总用地面积达到1138.06亩(约72万平米),总建筑面积为39.69万平方米,包含建筑共计45栋。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的主要校区,这里主要承担学科基础教育任务 [35]
迎泽校区
山西医科大学迎泽校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新建南路56号 [36]。校区校园设施完善,包括地下车库、学生食堂、体育馆以及操场看台。这些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占地约2.3万平方米,而地下部分则占地约5.2万平方米 [37]。
川至校区
行政管理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姓名 | 任职时间 |
---|---|
方新甫 | 1949.08-1949.12 |
张雨田 | 1949.12-1950.06 1953.03-1953.09 |
仝玉一 | 1950.06-1953.03 1956.08 -1958.09 |
刘静山 | 1953.09-1955.01 |
梁生天 | 1955.01-1956.08 |
高空勃 | 1958.09-1967.09 |
任空远 | 1971.09-1975.06 |
徐镇海 | 1975.06-1979.07 |
秦统兴 | 1979.07-1981.11 |
王朝进 | 1981.11-1984.06 |
于文雄 | 1984.06-1991.02 |
梁豫秦 | 1991.02-1999.02 |
高国顺 | 1999.02-2006.04 |
王茂林 | 2006.09-2011.12 |
师空帅 | 2011.12-2013.09 |
李凤岐 | 2013.09-2017.07 |
姓名 | 任职时间 |
---|---|
杨兆泰 | 1919.08-1931.07 |
王鸿运 | 1931.07-1931.08 |
陈宾卿 | 1931.09-1931.10 |
靳瑞萱 | 1932.01-1937.07 |
武振纲 | 1938.01-1940.02 |
马秉惠 | 1940.03-1940.07 |
武尽伟 | 1940.07-1943.06 |
王炳皋 | 1943.07-1946.08 1948.07-1949.06 |
张效宗 | 1946.08-1948.06 |
郭进才 | 1949.06-1949.07 1951.07-1953.12 |
樊清江 | 1949.07-1949.08 |
何空穆 | 1949.08-1951.05 |
余国器 | 1953.12-1956.10 |
邵象伊 | 1956.10-1967.01 1978.02-1984.06 |
韩德五 | 1984.06-1996.03 |
刘望彭 | 1996.03-1998.06 |
郭政 | 1998.06-2009.11 |
段志光 | 2009.11-2017.07 |
截至2025年6月 历任领导参考资料: [51]
校园环境
播报编辑
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由迎泽校区和中都校区两个分馆组成,截至2021年底,馆藏包括纸本文献160.6万余册,电子图书280.9万余册,电子期刊70.8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884.5万余册。图书馆总面积47063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5000余座,周开馆时间108.5小时,日均接待读者6500余人次 [38]。
校友情况
播报编辑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时间 | 名称 |
---|---|
2021年6月 | “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14] |
2022年5月 | “山西省五四红旗团委” [17-18] |
2024年9月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42] |
2025-08-14 | 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 [47] |
校园设施
百科校园大使协作认证
(更新于2024.05.29)
宿舍条件
上床下桌
暖气
6人间
WIFI
洗衣房/洗衣机
1000/学年
门禁
校园环境
否
2个
清真档口
篮球场
足球场
羽毛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