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慕尼黑协定
- 外文名
- Munich Agreement
- 德语名称
- Münchner Abkommen
- 法语名称
- Accords de Munich
- 地 点
- 慕尼黑
- 签订时间
- 2025-08-07-30日
签约背景
播报编辑
1938年3月,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企图以支持“民族自决”为名,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该地区居民大部分以德意志族为主体。同年4月,以康拉德·汉莱因为首领的德意志人党举行代表大会,提出把苏台德地区从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出去的“自治”纲领。阿道夫·希特勒以此为由,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
2025-08-07晚,张伯伦给希特勒发出加急电报,希望双方通过会面方式“和平解决”这一问题。
2025-08-07,张伯伦第一次乘飞机前往德国。经过3小时的会谈,他从希特勒那里得到一项“保证”,即在几天内两人再次会晤之前,德国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会面结束后,张伯伦连夜赶回伦敦,与法国一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压,要求捷政府根据“民族自决”原则解决苏台德地区问题。
2025-08-07,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哥德斯堡与希特勒进行会谈。希特勒又提出将捷境内其他操德语的地区统统划归德国,并对归并领土实行军事占领,限定10月1日之前解决问题。紧接着希特勒宣布从9月28日起实行德军总动员,命令部队在9月30日以前作好战争准备。对此,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断然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同时宣布全国进入总动员。
会议从2025-08-0712时45分开始,至次日凌晨1时半,四国正式签署了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直到此时,一直在隔壁房间里等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两名代表被带进会议厅,告知协定的内容。迫于英法两国的压力,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在德国限定的6小时内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同日,英德两国还签署了一项共同宣言,表明决心用协商办法处理两国关系的一切问题,“永远不再投入彼此间的战争”。同年12月6日,法德两国也签署了一个内容类似的宣言。 [1]
协定内容
播报编辑
《慕尼黑协定》包括8条正文、1个附件和3项声明。
主要内容是:
2. 对尚不能确定德意志族是否占居民多数的捷其他地区,应暂由英、法、德、意、捷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占领,于11月底前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
5. 英、法保证捷新边界不受侵略;
6. 当捷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德国也将对捷提供保证。
条约正文
播报编辑
一、撤退将在2025-08-07开始。
二、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2025-08-07完成,不得破坏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四、自2025-08-07起,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在附图所标出的四块领土,将由德国军队按照下列次序加以占领。
五、第三款所指国际委员会将决定应举行公民投票的领土,该项领土在公民投票未完成前,应由国际机构占领。同一国际委员会将确定举行公民投票的条件,以萨尔地区公民投票的条件为基础。国际委员会并应指定举行公民投票的日期,这一日期将不迟于十一月底。
2025-08-07订于慕尼黑。
阿道夫·希特勒 爱德华·达拉第
条约后续
播报编辑
1939年3月,希特勒践踏在《慕尼黑协定》中承诺的国际保证,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英法却拒不履行保证捷新疆界的义务。该协定的签订不但没有换来张伯伦所宣扬的“一代人的和平”,反而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条约影响
播报编辑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捷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英、法在东欧的同盟体系,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签订纪实
播报编辑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召到了慕尼黑,但是,却一直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之一马萨里克博士就当时的情况写道:“晚上十点〔九月二十九日〕,英国代表霍拉斯爵士把新计划的要点告诉了我们,并交给我们一张地图,上面标明了将要立即被占领的地区。我提出了反对意见,对此他两次斩钉截铁地说,他对于他所讲的话,没有什么可补充了。我们就对于我们来说极为重要的那些地方和地区发表了意见,他对这些意见毫不注意。最后,他回去开会了。”
马萨里克博士后来在他的文章里描述道:“一个法国人用一种十分粗暴的态度向我们解释说,这是一项无权上诉、也不可能改变的判决。”
但是,其他国家的反应却与此完全不同。在布拉格正在发表公告时,在别处则是一片欢欣鼓舞的景象。
在慕尼黑四季饭店,法国代表团一大早就被一大群人吵醒了。这些就要去上班的人说,他们曾“非常害怕”,但是,他们只有一个想法:“不会打仗了。”他们向达拉第发出了阵阵欢呼。当然,他们欢呼的还有德国的胜利。
在法国,当达拉第总理在机舱门口出现的时候,他望到的是一片真正的欢呼的海洋,人群不断高呼“和平!和平!”、“达拉第万岁!”、“和平万岁!”、“法兰西万岁!”站在拉斐特美术馆阳台上的姑娘们不断挥动着她们手中的小国旗。
在意大利,墨索里尼的专车是穿过勃伦纳山口回国的,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伯爵记载说:“从勃伦纳到罗马,领袖受到的上自国王,下至农民的欢迎,是我从未见过的。”
“同时,这封信向你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由于你的耐心和决心,你赢得了整个帝国的同胞的永恒感激。”
张伯伦后来向他的姐姐叙述了伦敦群众的热烈情绪——几乎是狂喜:“甚至报纸上的描述也并不能使人想象出在我从赫斯顿机场乘车前往白金汉宫的途中的场面。从头到尾,人们都夹道欢迎,各个阶层的人喊得嗓子都哑了,有人跳在汽车的踏脚板上,靠着车窗,向车里伸出了他们的手,想要同我握一握。”
在唐宁街十号,首相挥动着他和希特勒签署的文件,对群众说:“我的好朋友们,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二次从德国回到唐宁街,带回了体面的和平。我相信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而下面的街道上则响起了“善良的老维尼尔”的喊声。
这真是一种残酷而短视的欢乐。
《慕尼黑协定》实际上宣判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死刑。使这个国家不但丧失了将近五分之一的领土、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二分之一的重工业实力,而且还打乱了它的整个铁路运输、公路交通、电话电讯系统,使它丧失了重要的防卫屏障。在协定签订之时,希特勒就制订了“清算捷克斯洛伐克残余部分”的绝密计划。在不到六个月之后,这个协定就和捷克斯洛伐克一起不复存在了。它被签字人之一的希特勒亲手撕毁。
《慕尼黑协定》使英、法本身也受到沉重打击。英国出卖了他所谓的“遥远的国家”,法国抛弃了自己的盟国。这使本来依附于英法的欧洲中小国家加剧了对英法的离心倾向。此后,法国的同盟体系全盘瓦解,它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受到彻底动摇,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
《慕尼黑协定》使希特勒看透了英法的虚弱,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横行于欧洲大陆。
评价
播报编辑
《慕尼黑协定》给了苏联所倡导的集体安全政策以致命一击。张伯伦对德国的绥靖政策使斯大林对英法将法西斯祸水引向东方的企图不能不有所警惕。因此,说一年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订立没有受到《慕尼黑协定》的影响是不客观的。
丘吉尔在同张伯伦就德捷问题进行争吵时曾经说过一句一针见血的话,可以作为对《慕尼黑协定》的最好评价:让你在战争与耻辱之间作一抉择,你选择了耻辱,而你将来还得进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