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模式是指特定民族或时代形成的普遍认同的、由统一社会价值标准和伦理规范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文化运行样式 [2-3]。不同文化模式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水平双重影响,如大陆型与海洋型文化模式由自然环境差异产生,农耕社会与工业社会文化模式由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所致。文化模式的稳定性源于内部同一的价值观 [1],其功能对经济政治具有隐性影响。近代中国传统文化模式面临内外危机,促使文化转型通过创新整合实现 [2-3] [7]。
- 类 别
- 文化术语 [4] [7]
- 影响因素
- 自然与社会发展 [1]
- 结构特点
- 由许多不同文化结丛有机联结而成 [5-6]
- 功能特点
- 隐性影响 [3]
- 转型关键
- 文化创新和文化整合 [2-3]
- 示例模式
- 农耕社会的文化模式 [1]
定义与特征
播报编辑
文化模式定义为特定民族或时代普遍认同的,由社会价值标准、伦理规范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文化运行样式 [2-3] [7]。另一种观点强调其为不同文化元素有机结合形成的总体文化特质或普遍心理趋向 [1] [5]。相对于经济政治模式,文化模式具有潜移默化的隐性功能,深层影响社会发展 [3] [7]。
影响因素
播报编辑
- 自然环境:大陆型与海洋型文化模式差异主要源于地理环境 [1]。
- 社会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导致农耕、工业、信息社会文化模式差异。同一自然环境中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不形成相同文化模式 [1]。
结构与稳定性
播报编辑
文化模式由文化元素、集丛有机整合形成 [1] [5-6],其稳定性由统一价值观维持 [1]。学术定义强调内在系统性结构,与外在'类别形态'定义存在理论差异 [8]。
文化转型与创新
播报编辑
近代中国传统文化模式面临内源性(规范失效)和外源性(文化冲突)危机,促使文化转型通过创新整合实现 [2-3] [7]。转型需结合西方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通过文化整合实现文化转型,创造新的中国文化 [7]。
应用领域
播报编辑
文化模式应用于外交战略、组织管理等领域,并用于分析文化文本比较中的相似或相异之处。其特征包括反理性、商品性等 [9],在全球化下面临挑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