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外文名
- Xinjiang Industry?Technical College
- 简 称
- 新疆轻工职院,XJITC
- 所在地
- 乌鲁木齐市
- 创办时间
- 1958年
- 办学性质
- 公办院校
- 学校类别
- 理工类
- 学校特色
-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2010年)
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9年)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
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019年) - 主管部门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 :杨璇
- 高职专业
- 54个(截至2025年2月)
- 本科专业
- 1个(截至2025年2月)
- 院系设置
- 14个机构,教学教辅机构17个,附属机构4个(截至2025年2月)
- 校 训
- 厚德强技、奋发有为
- 校 歌
- 《轻工骄子》
- 校庆日
- 10月9日
- 地 址
- 本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南路西四巷259号
珠江路分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珠江路10号
河南东路分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河南东路739号 - 院校代码
- 12514
- 主要奖项
- 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占地面积
- 约 1423.7 亩(截至2025年2月)
- 教师人数
- 教职员工1041人(截至2025年2月)
- 学生人数
- 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500余人(截至2025年2月)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学校前身
- 新疆轻工厅职工大学
1958年,乌鲁木齐纺织工业学校创建。 [2]
1959年,易名为新疆轻工业学校。 [2]
1986年,新疆轻工业学校与新疆轻工厅职工大学合并。 [2]
1993年,新疆轻工业学校、新疆轻工业技工学校和新疆轻工业干部学校合并。 [2]
- 新疆化学工业学校
1958年8月,成立了新疆化工大学,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化工机械专业,并开始招收学生。 [16]
1959年8月,改为新疆化学工业学校。 [16]
1962年,改为新疆轻工业学校。 [17]
1976年,改为新疆化学工业学校。 [17]
合并组建
2000年,新疆轻工厅职工大学变更为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
2010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百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
2013年,新疆化学工业学校、新疆对外贸易学校并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2]
2015年9月,学校成为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之一。 [5]
2019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9]10月,学校被列入国家“双高校”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2024年5月,学校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发展建设联盟理事单位。 [4]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设有党政管理机构14个,教学教辅机构17个,附属机构4个,有专业58个,开设合办本科招生专业1个,专科招生专业54个。 [6]
院系 | 衔接高校 | 专业 |
---|---|---|
经济与管理分院 | 大数据与会计 [28] |
院系 | 专业 |
---|---|
食品与生物技术分院 | 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 [28] |
纺织技术分院 | 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数字图文信息技术 [28] |
化工技术分院 | 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 [28] |
机械技术分院 | 工业机器人技术、化工过程装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26] |
电气技术分院 | 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电梯工程技术 [27] |
建筑与材料技术分院 | 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水利工程 [28] |
信息与软件分院 | 计算机网络技术 [25] |
经济与管理分院 | 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电子商务 [28] |
语言与国际合作分院 | 汉语言 [24] |
环境与资源分院 | 环境工程技术 [28] |
人文与艺术分院 | 新闻采编与制作、法律事务 [28] |
继续教育学院 | - |
公共基础部 | - |
预科部(中职部) | - |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 |
资料来源: [23]备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041人,校内专任教师总人数906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421 人,占比46.47%;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74人,占比30.24%。“双师型”教师409 人,“双师型”教师比例58.93%。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行业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6人、教学能手3人,自治区“天山英才”教育教学名师5人,新疆工匠7人,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人。 [6]
类别 | 名单 |
---|---|
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 | 孙东卫 [12]、孙来华 [13]、金英姿等 [14] |
自治区优秀教师 | 王磊等 [11] |
自治区教学能手 | 吴晓菊等 [10]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2月,学校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示范校重点专业群4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自治区级及以上重点、骨干专业22个;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6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点任务自治区立项11项;有11个校内实训基地,147个校外实训基地;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全国行业教学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教学创新团队3个、自治区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 [6]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 光伏工程技术培训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培训基地 [6] |
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 | 化工技术专业群 [7] |
国家级骨干专业 | 服装设计与工艺、食品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现代纺织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9] |
国家骨干示范校重点专业群 | 化工技术专业群、现代食品制造专业群、纺织专业群、机电技术专业群 [7] |
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 现代纺织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高分子材料成型实训中心、物联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油品第三方检测机构实训基地 [9] |
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9] |
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21]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葡萄酒酿造与检验 [15] |
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 化工安全技术 [6] |
自治区特色(精品)专业 | 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 [14]、生物技术与应用 [10]、电气自动化技术等 [12] |
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 赵乾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18] |
自治区骨干专业群 | 计算机技术专业群 [7]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团队 [10]、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教学团队等 [12] |
自治区示范性虚拟仿真基地 | 现代化工智能制造示范性虚拟仿真基地 [8]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仪器分析、化工安全技术、通信工程技术 [8]、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等 [15] |
自治区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氯碱-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石油产品分析 [6]、化工安全技术、葡萄酒酿造与检验、通信工程设计 [7]、仪器分析等 [8] |
- 教学成果
2024年,学校承办了多项自治区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包括2024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疆选拔赛的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装调、智能飞行器2个赛项,以及“工会杯”2024年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职工技能竞赛的网约配送员、蒸馏工等4个赛项,37名教师在自治区级教学类竞赛中获奖,其中5名教师在国家级教学类竞赛中摘得桂冠;共有153名教师参加自治区级以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奖人数高达126人,其中53人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245名学生参与自治区级以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奖人数达到205人。 [6]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校企合作学院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自治区教学成果奖 [15] |
合作交流
2023年,学校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国内高水平高职院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建立了对口帮扶支援关系。 [22]
截至2025年2月,学校牵头成立棉花和纺织服装行业、智慧化工与生产安全、现代煤化工行业、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特色农副食品行业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先后成立7个产业学院,服务于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中的煤化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纺织服装、绿色畜牧产品加工、优质果蔬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链,乌昌地区产值万亿级国家级工业园区及伊犁、巴州、阿克苏、哈密、喀什等地的大型工业园区发展;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化工学院、撒马尔罕国立大学的签署合作,参加中国-中亚产学研用合作教育国际论坛、无锡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等国际性会议,加强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高校的教育合作。 [6]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共建)1个,建设7个技术服务平台。 [6]
类别 | 名称 |
---|---|
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 电气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6] [9] |
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新疆棉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 | 新疆电气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自治区级技术服务平台 | 食品行业CMA检验检测中心 [6] |
校级技术服务平台 | 精酿啤酒产学研研究中心 、艾德莱丝研发推广中心、新疆能源博士后工作站、低空经济工大凯兰无人机应用中心、中色蓝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心 [6] |
研究成果
2023年,学校科研项目经费到账30万元,横向科技项目合同6项,厅局级课题18项,其中省部级2项。新增实用新型23件,外观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39件。 [7]
2024年,学校开发了“成衣立体裁剪模特”等4种行业教学装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共计65项横向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到款经费232.85万元,共获校外各级各类课题立项33项,科研经费20万元。在知识产权项目方面,学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85篇,专利35项,软著118项。 [6]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2月,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有各类图书249万册。 [6]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学院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院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心为“轻”的篆体字,其所包含黄色部分为“工”字,是“轻工”的复合体。“輕”字周围环绕四部展开的书,代表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由四所学校合并成立的;外圆中上方为蓝底英文“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字样,下方为白底汉字毛体“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字样。学院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19]
- 校旗
学院校旗为蓝色长方形旗帜(长与高之比为3:2,旗面尺寸分6种:分别为288厘米×192厘米、240厘米×160厘米、192厘米×128厘米、144厘米×96厘米、96厘米×64厘米、66厘米×44厘米),中央印有黄色毛体校名,左上角配以黄色学院徽志。 [2]
精神文化
- 校训
厚德强技、奋发有为 [2]
- 校歌
学院校歌是《轻工骄子》。 [2]
- 校庆日
校庆日:10月9日。 [2]
社团文化
截至2025年2月,学校各类社团共计56个,其中思想政治类1个,志愿公益类2个,自律互助类3个,文化体育类20个,学术科技类30个,涉及建筑工程制图、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等多个专业领域,组织开展“挺膺共奋进,青春筑新篇”2024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暨社团巡礼月、“赓续中华文脉,唱响时代之声”校园十佳歌手大赛、2021级毕业生晚会、迎新晚会、“金话筒”主持人大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各类校级文化体育活动10余场;结合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开展端午游园会、创意风筝大赛、书画交流、征文比赛、辩论赛等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10余场;组织社团青年骨干前往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水磨沟公园、毛泽民故居、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展览馆开展研学活动15次;围绕各类专业大赛,开展维修电工、焊接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技能大赛培训,各类社团活动共计开展100余次,千余人次参与。 [6]
校区情况
播报编辑
本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米东南路1147号 [19]
珠江路分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珠江路10号 [19]
河南东路分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河南东路739号 [19]
行政管理
播报编辑
职位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郭江、李汶革、康福民、亚力坤·马木提 |
资料来源: [1] |
校园环境
播报编辑
截至2025年2月,学校主体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占地约1423.7亩,建筑面积43.47万平方米。 [6]
图册参考资料 [29]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时间 | 名称 |
---|---|
- | 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
- |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 | 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 [3] |
地图信息
播报编辑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