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外文名
-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 简 称
- 浙江交院(ZJIC)
- 所在地
- 杭州市
- 创办时间
- 1958年
- 办学性质
- 公立大学
- 学校类别
- 理工类
- 学校特色
- 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2010年)
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
国家骨干建设优秀院校(2014年)
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7年)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 - 主管部门
- 浙江省 [16]
- 高职专业
- 34个(截至2024年12月)
- 院系设置
- 11个二级学院(截至2024年12月)
- 校 训
- 励志力行
- 校 歌
- 《交院之歌》
- 校庆日
- 5月18日
- 地 址
- 浙江省杭州市古墩路1516号 [18](杭州校区)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林城镇新林北路39号 [18](长兴校区) - 院校代码
- 12036
- 主要奖项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2018 年) - 占地面积
- 947.75 亩(截至2024年12月)
- 在校生人数
- 12000余人(截至2024年12月)
- 教师人数
- 750余人(截至2024年12月)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学校前身
学校名称 | 时间 | 历史沿革 |
---|---|---|
浙江省交通学校 | 1959年 | 浙江省汽车学校、浙江省金华公路学校合并组建浙江省公路学校。 |
1958年 | 杭州区局汽车驾驶学校创建。 | |
1959年 | 杭州区局汽车驾驶学校更名为浙江省汽车学校。 | |
1958年 | 浙江省金华公路学校创建。 | |
1958年 | 浙江省航务学校创建。 | |
1959年 | 浙江省航务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宁波航务学校。 | |
浙江省交通学校 | 1963年 | 浙江省公路学校、浙江省宁波航务学校合并组建浙江省交通学校。 |
1978年 | 浙江航运技校创建。 | |
1994年 | 浙江航运技校并入浙江省交通学校。 | |
浙江省交通干部学校 | 1982年 | 浙江省交通干部学校创建。 |
金华市交通技工学校 | 1978年 | 金华市交通技工学校创建。 |
合并建校
时间 | 历史沿革 |
---|---|
1999年 | 杭州钢铁厂职工大学、浙江省交通学校、浙江省交通干部学校、金华市交通技工学校合并升格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2010年 | 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
2025-08-07 | 学校通过了“浙江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验收。 |
2019年7月 | 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4];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5] |
2023年12月 | 发起成立全国智慧公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19] |
2025-08-07 | 杭州智力运动中等专业学校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座谈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29] |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开设34个全日制高职专科专业;与浙江科技大学联合开办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 [1]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学制 |
---|---|---|
路桥学院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3年 |
市政工程技术 | 3年 | |
工程造价 | 3年 | |
铁道工程技术 | 3年 | |
汽车学院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3年 |
汽车营销与服务 | 3年 | |
市场营销 | 3年 |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3年 | |
海运学院 | 航海技术 | 3年 |
轮机工程技术 | 3年 | |
船舶工程技术 | 3年 | |
港口与航运管理 | 3年 | |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 | 3年 | |
旅游管理 | 3年 | |
智能控制技术 | 3年 | |
航空学院 |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 | 3年 |
通用航空器维修 | 3年 |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3年 | |
空中乘务 | 3年 | |
民航运输 | 3年 | |
轨道交通学院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3年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 3年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3年 |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3年 |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3年 | |
智慧交通学院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3年 |
通信技术 | 3年 |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3年 | |
物联网应用技术 | 3年 | |
移动通信技术 | 3年 | |
运输管理学院 | 物流管理 | 3年 |
商务英语 | 3年 | |
人力资源管理 | 3年 | |
邮政通信管理 | 3年 [14] | |
人文学院 | -------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现有教职员工7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81人,在校学生12000余人。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人才80余名,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1名、全国交通青年科技英才2名、全国交通技术能手4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名。 [1]
类别 | 姓名 |
---|---|
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 | 王怡民 [6]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点4个、国家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9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4个、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1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4个;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学校现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 [1]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9]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示范专业点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轮机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航海技术 |
国家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 | 市政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通信技术、航海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物流管理、轮机工程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 |
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B档)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 | 市政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通信技术、航海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物流管理、轮机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测量技术、通信线路工程与施工、航运管理实务、汽车发动机检修、运输管理实务 |
省级精品课程 | 航海学、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仓储管理实务、公路勘测技术、通信工程概预算、中小企业网络组建与管理、路基路面养护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采购管理实务、船舶管理、汽车营销技术、航海技术英语、汽车维修业务接待、集装箱运输实务、航海英语、船舶文化、大学英语视听说、精通急救、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控制、航空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操作 |
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 | 信息通信技术实训基地、汽车技术服务综合实训基地、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交通工程建设与管理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 航运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
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汽车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 编粱木拱桥营造技艺大师工作室 |
省级实训基地 | 道路桥梁工程检测生产性实训基地、汽车技术服务综合实训基地、航运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信息通信技术实训基地 [3] |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获十三五、十四五期间获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54本;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级教材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材奖先进个人1人;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近五年,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省部级以上获奖600余项,国家级竞赛获奖200余项。 [1]
教学成果奖 |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奖项 |
1 | 标准引领、技术赋能、多元协同:新时代航海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方诚、季永青、陈兴伟、朱耀辉、柴勤芳、刘彤、张棘 | 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
2 | 承古出新、匠师协同、学创一体——路桥类专业特色文化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陈凯、茅玉麟、陈小鹏、徐方圆、严洪广、张征文、赵建峰 | 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3 | 党建铸魂、匠心筑梦、师德筑路:新时代汽车工匠培育机制创新与实践 | 周志国、叶忠杰、鲍婷婷、柴勤芳、黄红军、龙亚 | 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4 | 两化引领、双环驱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信息通信专业群建设与实施路径探索 | 戎成、楼惠群、高华、宣峰、洪顺利、刘大学、张燕 | 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5 | 高职数学“三维度、三平台、双融合”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 金惠红、张兰、王桂云、斯彩英、崔煜、王怡民 | 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6 | “层类定制、产教结合、动态互融”的路桥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吴颖峰、陈凯、葛黎明、赵建峰、王建林、钱树波 | 2021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7 | 基于国际化校企合作的高职汽车专业“双主体、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马林才、刘美灵、刘大学、朱福根、陈文华、吴志军 |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8 | 创建以行业领军企业为主体的校企联盟汽修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 王永清、李怡民、王怡民、刘建平、魏荣庆、姚芾、李新宇、栾航乾、张京华、田阿丽、悦中原、齐忠志 |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9 | 基于古桥文化传承的路桥类专业群“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创新与实践 | 陈凯、张征文、陈小鹏、赵伟、贾佳、吴颖峰、严洪广、汪建强 | 2018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10 | 基于国际化校企合作的高职汽车专业“双主体、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马林才、刘美灵、刘大学、朱福根、陈文华、吴志军 | 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11 | 基于信息化的航海技术专业递进式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柴勤芳、方诚、陈兴伟、季永青、任松涛、柴旭涛 | 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12 | 毕业综合实践分类指导全程动态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 王建军、符宁平、董邑宁、徐金寿、梁曦、徐炳炎、金湖庭、余剑敏、朱程、王俊萍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13 | 用“数据说话”,促进浙江省高职教育内涵建设与管理决策水平的提升 | 李贤政、黄柏江、屠群峰、王成方、郑雁、林娟、高越明、丁明军、朱晓峰、韩继红、毕蓉、张达明、邹立人、郑卫东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14 | 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信息化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 王彤、欧阳伟、于国锋、朱芳芳、张美娜、顾威、唐杰军、陈小雄、刘志、晏杉、秦溱、张征文、盛勇、彭富强、满洪高、刘正发、姚青梅、胡拔香 | 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15 | 交通类高职校企政合作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金仲秋、徐汇、柴勤芳、兰杏芳、胡忠海、程涛、马小梅 | 2014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16 | 基于“三体一网”平台的交通类高职校企政合作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王怡民、徐汇、柴勤芳、兰杏芳、胡忠海、程涛、邱海轮 | 2014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17 | 以国际海员适任能力为标准的高职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季永青、戴耀存、李德雄、胡适军、卢恒荣、屠群峰、柴勤芳、徐光晓、解超 | 2009年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18 | 以国际海员适任能力为标准的高职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季永青、戴耀存、李德雄、胡适军、卢恒荣、屠群峰、柴勤芳、徐光晓、解超 | 2009浙江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19 | 基于“工作任务驱动”的《测量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金仲秋、陈凯、王建林、张乐飞、徐忠阳 | 2009年浙江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3] |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面向俄罗斯、塔吉克斯坦、柬埔寨、尼日尼亚等国招收留学生。主导组建了“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输出国际教学专业标准、职业标准、国际竞赛标准等18项,建成海外“鲁班学校”4所、“丝路交通学院”2所,开展海外员工培训逾4000人次。在建“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入选国家元首级工程。与32所海外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师海外访学275人次。 [1]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小企业产品研发中心3个、科技创新团队11个、校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心中14个、青年联合科研团队20个。 [1]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公路水运钢结构桥梁协同创新中心、长大桥梁安全运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省级研究机构 |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浙江省道桥检测与养护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科研创新团队 | 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团队、安全顾问团队、桥梁维护与安全技术创新团队、智能交通室研发团队、道桥工程材料研究与检测团队、交通软科学研究团队、国家物流信息平台软件研发团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专项竞赛团队 [8] |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近五年,学校承接桥梁检测、通航评估、政策决策咨询等研究和技术服务项目约900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立项156项,制定行业标准多项,累计科研技术服务到款总额9010万元。 [1]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83.4万册、电子图书24.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9个。 [1]
- 学术期刊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季刊)创刊于2000年,是由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文理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交通工程、航海技术、汽车工程、轮机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学、基础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释义:
利用学院的中文拼音字母“J”“Y”为基本元素,吸取良渚文化鱼纹、云纹、 玉综边纹的理念,通过形象组合,产生动感和内涵。体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种拼搏的精神。 | |
字型由三个相似的图形组成,图形以“J”字为设计起点,通过组织融合形成一个浪和浪花,反映学院在时代的大潮中的蓬勃发展,体现学院站在时代的浪尖和时代弄潮儿,并有无数的闪光点,寓意学院在新世纪的新变化。浪花代表激情和力量,体现学院“励志力行”的校训。 | |
图形上的点和“J”“j”组合向下看形似一个人在专注于看书,代表学院的学生在认真学习,向上的图形形似三个人在一起向上奔跑,代表学院的教育事业在向前奔跑。 | |
标志图形似一个拳头,代表力量和团结的精神。图形上的一点,寓意早上的太阳,代表学院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 | |
标志下面的弧线,代表的是一条路,弧线向上,和浪花并行,这表示学院的教学之路无止境和学院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亮点。 | |
外形采用“双圆”图形,这样的造型适合正规场合的使用,取中间单体部分图形可以使用到学院各个不同的场合,整个标志充满现代设计理念。 | |
标志正面的1958年,代表学院的办学时间,代表的是学院的历史。 | |
标志色彩采用蓝色,蓝色代表平静、平和,意为学院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 | |
标志设计变化丰富,线条流畅,传达理念清晰,中英文字体主要表现了学院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学校,充分融合学校自身的特点。 |
- 校旗
精神文化
- 校训
励志力行
释义:励志,源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励”是“厉”的假借、有磨炼之意。励志就是要时常磨炼自己的心志,她包蕴着志存高远、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力行,源自杨倞对荀子《劝学》篇“真积力久则入”的注释,“力,力行也,诚积力久,则能入于学也。”这是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提炼。它蕴含了求真务实、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 [2]
- 校歌
词:严洪广 曲:詹丹妮 |
运河流远,良渚曙光,悠悠千年盛世传春风。 大学之道,明德至善,耕书勤业自强永思源。 继承传统,开创未来,汗水铸起理想家园。 放飞梦想,收获希望,肩负重任立志为国。 交通跨越贡献青春,共济远航同创辉煌,我们意气风发,我们厚积薄发,励志力行求是进取永向前,励志力行求是进取永向前D.C永向前。 |
校区情况
播报编辑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有杭州、长兴两个校区,杭州校区位于为浙江省杭州市古墩路1516号,校园占地面积40.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27万平方米;长兴校区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林城镇新林北路39号,校园现占地面积22.83万平方米,在建建筑面积10.59万平方米,预留用地面积44.23万平方米。 [1] [20]
行政管理
播报编辑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孙校伟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陈凯 |
党委副书记 | 孙常强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李银仕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顾凯锋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潘国强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严洪广 |
党委委员、智慧交通学院院长 | 戎成 |
参考资料: [17] |
校园环境
播报编辑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杭州市,毗邻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合现代化、职业化人文之特色,享有全国高职“魅力校园”称号。 [1]学校内还建有B737-300全真客机。 [21]
知名校友
播报编辑
姓名 | 备注 |
---|---|
黎明 | 浙江万国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2] |
叶兴良 | 台州海事局副局长 [23] |
於天福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和综合经营部副主任 [24] |
徐桂雷 | 上海大众汽车富阳特约维修站销售副总经理 [25] |
张晓东 | 杭州市航运管理处瓦窑头航管站站长 [26] |
金柏正 | 杭州长运集团汽车修理公司总经理 [27] |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类别 | 名称 |
---|---|
--- |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 |
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
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 | |
2018—2019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 | |
2017年12月 | 浙江省高校“美丽校园” [28] |
2021年7月 | “交通运输安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公示名单 |
2022年2月 | 列入浙江首批省属社会评价组织名单 |
2022年3月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入选2020-2021年度浙江省青年文明号拟命名名单 |
资料来源: [1] [7]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