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威滕(Edward Witten),1951月8月26日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菲尔兹奖获得者,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学学院名誉教授 [2]。
爱德华·威滕于1971年从美国布兰迪斯大学毕业,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并辅修语言学;1973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应用数学,然后转到物理系;1974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197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76年至1977年担任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1977年至1980年担任哈佛研究员协会初级研究员;1980年至1987年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198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0];1987年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学学院教授;198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3];1990年获得菲尔兹奖 [16];1999年至2001年担任加州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1]。
爱德华·威滕的研究领域包括弦理论、量子引力、超对称量子场论及数学物理的其他领域 [4]。
-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主要成就
- 198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8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0年获得菲尔兹奖
199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
2016年当选为爱丁堡皇家学会荣誉院士
人物经历
播报编辑
1951月8月26日,爱德华·威滕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一个犹太家庭。原先就读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在转学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就读。
1971年,从布兰迪斯大学毕业,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并辅修语言学,毕业之后参与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的总统竞选工作一段短时间,他还作为经济学研究生在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学习了一个学期。
1973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攻读应用数学,然后转到物理系。
1974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76年,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戴维·格罗斯。
1976年9月—1977年8月,担任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博士后研究员(Postdoctoral Fellow)。
1977年9月—1980年8月,担任哈佛研究员协会(Harvard Society of Fellows)初级研究员(Junior Fellow)。
1980年9月—1987年8月,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 [3]。
198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0]。
1987年9月,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学学院(School of Natural Sciences,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教授。
198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3]。
1990年,获得菲尔兹奖 [16]。
1993年—1999年,担任以色列高等研究所(Israel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理论物理学院负责人(General Director) [19]。
1997年,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Charles Simonyi教授 [8]。
1999年9月—2001年6月,担任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7]。
主要成就
播报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爱德华·威滕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广义相对论的正能定理证明,超对称和莫尔斯理论,拓扑量子场论,超弦紧化,镜像对称,超对称规范场论,和对M理论存在性的猜想 [6]。
- 学术论著
根据2023年7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网站数据,爱德华·威滕先后发表超过300篇科学论文,与M.B.格林和J.H. Schwarz合著《超弦理论(第1卷和第2卷)》198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1]。代表论文如下 [20]:
Witten E. Anomalous cross section for photon-photon scattering in gauge theories[J]. Nuclear Physics B, 1977, 120(2): 189-202.
Alvarez-Gaume L, Witten E. Gravitational anomalies[J]. Nuclear Physics B, 1984, 234(2): 269-330.
Witten E. Quantum field theory and the Jones polynomial[J].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1989, 121(3): 351-399.
Witten E. Two-dimensional gravity and intersection theory on moduli space[J]. Surveys in differential geometry, 1990, 1(1): 243-310.
Vafa C, Witten E. A strong coupling test of S-duality[J]. Nuclear Physics B, 1994, 431(1-2): 3-77.
Seiberg N, Witten E. Electric-magnetic duality, monopole condensation, and confinement in N= 2 supersymmetric Yang-Mills theory[J]. Nuclear Physics B, 1994, 426(1): 19-52.
Witten E. Monopoles and four-manifolds[J]. Mathematical Research Letters, 1994, 1(6): 769-796.
Witten E. String theory dynamics in various dimensions[J]. Nuclear Physics B, 1995, 443(1-2): 85-126.
Kapustin A, Witten E. Electric-magnetic duality and the geometric Langlands program[J]. Communications in Number Theory and Physics, 2007, 1(1): 1-236. [20]
- 学术交流
1986年,爱德华·威滕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作特邀演讲。
2002年,再次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特邀演讲。
2025-08-06,爱德华·威滕受邀参加了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的“希格斯玻色子发现之后:基础物理学向何处去”的主题讨论 [5]。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82年 | 麦克阿瑟基金(MacArthur Fellowship) | 麦克阿瑟基金会(MacArthur Foundation) [11] |
1984年 |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Fellow) | |
1984年 |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Fellow) | 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
1985年 | 爱因斯坦奖章(Einstein Medal) | 瑞士伯尔尼爱因斯坦学会(Einstein Society of Berne, Switzerland) |
1985年 | 物理和数学科学奖(Award for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 纽约科学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
1985年 | 狄拉克奖章(Dirac Medal) |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
1986年 | 艾伦·沃特曼奖(Alan T. Waterman Award) | |
1988年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Fellow) | |
1988年 | 布兰迪斯大学荣誉博士(Honorary Ph.D.) | 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 |
1990年 |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 | 国际数学家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Mathematicians) [16] |
1993年 | 麦迪逊奖章(James Madison Medal ) |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18] |
1993年 |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荣誉博士(Honorary Ph.D.) | |
1994年 | 美国哲学会会士(Fellow) | 美国哲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
1996年 | 新泽西荣耀奖(New Jersey Pride Award) | |
1996年 | 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Honorary Ph.D.) |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
1997年5月 | 金盘奖(Award of the Golden Plate) | 美国成就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chievement) [21] |
1998年3月 | 克莱因奖章(Klein Medal) | 斯德哥尔摩大学(Stockholm University) |
1998年4月 | 丹尼·海涅曼奖(Dannie Heineman Prize) | 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2] |
1999年 | 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 |
2000年 | 内默斯数学奖 (Nemmers Prize in Mathematics) | |
2000年4月 | 巴黎科学院准会员(Associate Membership) | 巴黎科学院(Academy of Sciences of Paris) |
2001年7月 | 克雷研究奖(Clay Research Award) | |
2002年12月 | 沙洛姆奖(Shalom Award) | 美国和平协会(Americans for Peace Now) [25] |
2002年12月 | 国家科学奖(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6] |
2003年11月 | 南加州大学荣誉博士学位(Honorary Ph.D.) | |
2004年5月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荣誉博士(Honorary Ph.D.)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2004年 | “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the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the world today) | 《时代》杂志 [27] |
2005年5月 | 哈佛大学荣誉博士(Honorary Ph.D.) |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
2006年1月 | 哈维奖(Harvey Prize) | 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 Israel) |
2006年 | 剑桥大学荣誉博士(Honorary Doctor of Science) | 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 |
2006年 | 庞加莱奖(Henri Poincaré Prize) | |
2006年 | 宗座科学院院士(Ordinary Academicians) | |
2008年 | 克拉福德数学奖(Crafoord Prize in Mathematics) | |
2009年 | 意大利帕多瓦荣誉公民(Honorary Citizen of Padua, Italy) | |
2010年6月 | 洛伦兹奖章(Lorentz Medal) | 荷兰皇家科学院(Royal Dutch Academy of Sciences) [30] |
2010年7月 | 牛顿奖章(Newton Medal) | 英国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s) [31] |
2011年2月 | 圣保罗州立大学荣誉博士(Honorary Ph.D.) | |
2011年10月 | 罗门·莱夫谢茨奖章(Solomon Lefschetz Medal) | 墨西哥数学会所(Mathematical Society of Mexico) |
2012年7月 | 基础物理奖(Fundamental Physics Prize) | 米尔纳基金会(Milner Foundation) |
2012年 | 科学突破奖基金会 | |
2013年1月 | 美国数学会会士(Fellow) | 美国数学会(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
2014年11月 | 京都奖(Kyoto Prize) | 稻盛和夫基金会(Inamori Foundation) [20] |
2016年 | 杰出研究成就奖章(Medal for Exceptional Achievement in Research) | 美国物理学会(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12] |
2016年 | 爱丁堡皇家学会荣誉院士(Honorary Fellow) | |
2016年 | 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博士学位(Honorary Doctorate) | |
2016年 | 爱因斯坦奖章(Einstein Medal) | 世界文化委员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 [9] |
2019年 | 伦敦数学学会荣誉会士(Honorary Member) | 伦敦数学学会(London Mathematical Society) |
2020年 | 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Fellow) | 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
2022年5月 | 宾夕法尼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Honorary Doctor of Science) |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
2023年 | 汉堡理论物理奖(Hamburg Priz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33] | |
参考资料来源: [1] |
社会任职
播报编辑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7年 | 美国数学会学术讨论会讲师(Colloquium Lecturer,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
1988年 | 美国数学会百年纪念讲师(Centennial Lecturer,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
1992年2月 | 美国现在和平组织董事会成员(Member of the Board, Americans for Peace Now) |
1998年 | 美国数学会吉布斯讲师(Gibbs Lecturer,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
参考资料来源: [1] |
个人生活
播报编辑
- 家世背景
爱德华·威滕的父亲路易斯·威滕(Louis Witten)是研究广义相对论的理论物理学家,母亲是洛兰·沃拉克·威滕( Lorraine W. Witten) [36]。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2024年7月,获得2024年度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38]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爱德华·威滕对物理学作出广泛贡献,也促进了大量重要的数学进展 [4]。(中国科学院大学评)
爱德华·威滕被广泛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聪明的理论物理学家(Edward Witten,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greatest theoretical physicist in the world) [4] [27]。(2004年《时代》杂志评)
爱德华·威滕是菲尔兹奖获得者和弦理论的领军人物,他同时是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基础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评)
他(爱德华·威滕)的大量重要贡献改变了粒子物理理论、量子场论与广义相对论等领域(For his many profound contributions that have transformed areas of particle theory, quantum field theory and general relativity) [5] [37]。(艾萨克·牛顿奖颁奖辞)
爱德华·威滕远见卓识的研究影响了人们对所有物理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解,这项杰出的工作跨越了数学和纯物理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开辟了超越学科界限的新研究领域(Professor Witten’s visionary research that affects our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all physical interactions. This outstanding work has been done by spanning the two contrasting disciplines of mathematics and pure physics and has opened new fields of research that transcend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9]。(2016年爱因斯坦奖章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