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白马寺地区分设为白马寺乡、孔寨乡和周村乡,同归洛阳市区办事处管辖。1958年,白马寺地区成立白马寺公社和帽郭公社。1965年,帽郭公社与白马寺公社合并为白马寺公社。1984年,建立白马寺镇。2000年,郊区更名为洛龙区,白马寺镇与其隶属关系没有变化。 [1]
- 邮政编码
- 471013
- 气候条件
- 半湿润性季风气候
- 人口数量
- 3万余人
- 著名景点
- 白马寺、汉魏故城遗址、黑王遗址、永宁寺塔等
- 机 场
- 洛阳邙山北郊机场
- 火车站
- 白马寺站
- 车牌代码
- 豫C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1949年10月,洛阳县,下辖9个区,白马寺地区受第三区管辖。
1958年8月,白马寺地区成立白马寺公社和帽郭公社。
1965年,帽郭公社与白马寺公社合并为白马寺公社。
1984年3月,建立白马寺镇。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白马寺镇,总地貌呈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坡度平缓。西北的拦沟村、马沟村和西吕庙村北靠邙山,南面的杨湾村、半个店村、孙村、黑王村、白王村、分金沟村、枣园村和白马寺村面临洛河。 [1]
气候
白马寺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1月的西北风和东北风,寒冷干燥;7月多东南风和西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日照充足。 [1]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截至2022年10月,白马寺镇下辖16个社区、4个村:车站街社区、东明社区、枣园社区、白马寺社区、分金沟社区,白王社区、黑王社区、孙村社区、周村社区、下黄社区,大里王社区、孔寨社区、杨湾社区、半个店社区、帽郭社区,董村社区、韩旗村、龙虎滩村、翟泉村、金村。 [2]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310国道、连霍高速、陇海铁路横穿白马寺镇东西,焦枝铁路、二广高速、洛常公路纵贯白马寺镇南北。 [1]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白马寺
白马寺,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十二公里处,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尊为“释源”和“祖庭”。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汉魏洛阳故城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今洛阳城东15公里,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孟津区(平乐镇)、偃师区(首阳山镇)相与毗连处。始建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废弃于唐初(公元7世纪),前后延续使用近1600年。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先后以此作为国都,都城史长达540年以上。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展示的首批36处重点大遗址项目,2009年,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入选丝绸之路捆绑申遗项目,2010年,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4]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
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乡镇”.
2003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2004年,获得省市中外明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