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恒态宇宙学是由英国天体物理学家邦迪、戈尔德和霍伊尔于1948年提出的宇宙学理论。该理论基于"完全宇宙学原理",主张时空具有统一性,宇宙在任何时代、任何位置上观察者看到的图像在大尺度上都一致,不仅空间分布均匀且各向同性,其物质分布与时空结构在时间维度上也保持恒定不变。为实现时空结构的稳恒性,该理论要求物质和能量不守恒,需通过持续生成新物质以维持密度恒定。
该理论与观测数据的吻合度较低,尤其在大尺度天体分布均匀性及物质创生机制方面存在理论困难。尽管霍伊尔尝试修改爱因斯坦场方程以支持该理论,其与标准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相比仍缺乏足够观测支撑。
- 中文名
- 稳恒态宇宙学
- 提出时间
- 1948年
- 提出人
- 邦迪,戈尔德和霍伊尔
- 原 理
- 完全宇宙学原理
- 最大特点
- 要求物质和能量不守恒
- 理论模型
- 等级宇宙模型
理论依据
播报编辑
根据"完全宇宙学原理",哈勃常数不仅对空间各点是常数,而且不随时间变化。所以宇宙空间的膨胀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均匀的。宇宙空间在膨胀,而物质的分布又与时间无关,这样就必须有物质不断产生出来以"填补真空",也就是填补宇宙膨胀所产生出来的空间。通过完全宇宙学原理和爱因斯坦场方程可以求出宇宙的时空结构,可以得到宇宙的三维曲率为零,也就是三维空间是平直的。
距离红移
播报编辑
钟摆的频率在一定时间和精确度内近似不变,让人产生频率不变的错觉。但事实上钟摆在外部阻力的作用下,摆动能量不断消耗,频率渐渐减小,最终归零。用肉眼观测水波,在经过一定距离传播后,波长会明显增大。声波也是这样,闪电近的,雷声尖锐频率高;闪电远的,雷声沉闷频率低。机械波的距离红移是显而易见的。
水波的距离红移(截屏自谷歌地球)
太空中电磁波的距离红移是极其细微的,但经过天文量级的距离传播后也变明显了。哈勃定律其实是距离红移的证据,大概是因为实验室没能检测到距离红移,就被解释成多普勒效应和宇宙学红移。谱线蓝移是多普勒效应形成的,距离红移并不否定多普勒效应,但多普勒效应对谱线红移的影响并没有估计的那么大。从这个意义上将,哈勃定律不能成为宇宙大爆炸和膨胀学说的证据。相比之下,稳恒态宇宙学更为合理。
最大特点
播报编辑
稳恒态宇宙学最大的特点是要求物质和能量不守恒,据计算,物质的相对产生率为三倍的哈勃常数,也就是每年在二到三立方公里的体积内产生相当于一个质子质量的物质来。稳恒态宇宙学可以避免奇点,但它也有许多原则性困难,比如,它要求物质不灭定律不成立。为此,霍伊尔提出修改爱因斯坦场方程,他认为新产生的物质是由新产生的真空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引起的真空相变产生的。稳恒态宇宙学出台后曾经引起过轰动,但这种原则性的大改动是不能轻易采取的,除非新理论取得了大的成就,并且与观测事实符合得很好,但实际上稳恒态宇宙学与观测符合的程度并不好,不如大爆炸宇宙学,因此还无法撼动大爆炸的根基,成为标准模型。
月亮绕地球转,地球绕太阳转,太阳绕银河的银心转,银河又在星系团中转……从朴素的观点来看,宇宙应该是有这样一种无限的阶梯组成的,无穷无尽。观测表明,在星系团的尺度上,也就是一千万光年到一亿光年尺度上,天体分布是这种阶梯状,但再往上就没有这种现象了,星系团在空间的分布是均匀的。以伏库勒为代表的少数人认为,在一亿光年以上也是这种阶梯状分布,只是观测能力不够,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这一模型称为等级宇宙模型。但由于缺乏理论基础,而且天文观测证据几乎没有,因此等级宇宙模型的前景不容乐观。
社会意义
播报编辑
虽然这一学说还没有完全得到证实,但提出这一学说的人是伟大的,不是说这一学说伟大(因为还没有证实),是说提出这一学说的人的这种科学精神,这样说是因为这一学说要否定更加伟大、更加权威的物质不灭定律,科学是不讲权威的,讲权威就没有真正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