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若无事"是一个汉语成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人在紧急关头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毫不慌乱;二是形容对不良现象或行为采取漠视、放任的态度。该成语的典故可追溯至《孟子·离娄下》中'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的记载,体现了顺应自然规律的处事方式。语法结构为主谓式,常作谓语、状语使用,多含贬义。出处标注为《孟子·离娄下》中'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其近义词包括"泰然自若""神色不惊",反义词则有"坐立不安""手忙脚乱"。
- 拼 音
- xíng ruò wú shì
- 近义词
- 泰然自若、神色不惊
- 反义词
- 手忙脚乱、大惊小怪
- 出 处
- 《孟子·离娄下》
- 结 构
- 主谓式
- 语法功能
- 作谓语、状语
释义与语义特征
播报编辑
"行若无事"的字面意为"行动好像没有事情发生",引申为两种语义:
- 1.镇定自若:在危急或突发情况下保持冷静,如"敌人已包围上来,他却镇定如常,行若无事,从而稳定了军心"。
- 2.漠视放任:对不良现象采取消极态度,如"他闯了祸还一副行若无事的模样"。这两种用法均带有主观评价色彩,后者多含贬义。
出处溯源
播报编辑
该成语的语义核心源于《孟子·离娄下》记载的大禹治水典故:‘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此句强调大禹治水时顺应水势的自然疏导方式,后被引申为处理问题的从容态度。部分文献如《孟子·离娄下》曾使用该成语,但未明确标注为原始出处
语法特征
播报编辑
- 结构类型:主谓式短语,由"行(行动)""若(好像)""无事(没有事情)"三部分构成。
- 句法功能:多作谓语或状语,如"他闯了祸还一副行若无事的模样"(谓语)、"敌人已包围上来,他却镇定如常,行若无事,从而稳定了军心"(状语)。
近义与反义关联
播报编辑
- 近义词:
- 泰然自若:强调在压力下保持常态。
- 神色不惊:侧重面部表情的镇定。
- 反义词:
- 手忙脚乱:形容慌乱无措的状态
- 大惊小怪:指对小事过度反应。
例句解析
播报编辑
- 褒贬语境差异:
- 中性/褒义用法:"敌人已包围上来,他却镇定如常,行若无事,从而稳定了军心"。
- 贬义用法:"公司财务漏洞已十分严重,管理层仍行若无事"。
语义扩展
播报编辑
在成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中,"行若无事"常与"事在人为"等短语连用,形成语义或结构上的关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