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节是文学术语,指诗歌中按韵律划分的重复结构单元,也被用作端午节的别称 [3-4]。
作为诗歌基本单位,诗节由两行或更多诗行组成,其行数、格律和押韵方式因语言而异。汉语格律诗多四行一节,如绝句、律诗;英诗则包含对偶句(couplet)、五行打油诗(limerick)、斯宾塞诗节(Spenserian stanza)等形态,押韵规则复杂且常混合使用以辅助情感表达 [1]。十三世纪欧洲诗人将合组歌(canzone)的核心技艺称为诗节,视其为贮存诗歌形式与情感的“仓库” [2] [4]。
该词源自中世纪诗歌理论,后逐渐发展为诗歌结构分析的基础概念。端午节因纪念屈原在部分地区被称为“诗节”或“诗人节”。埃德加·爱伦·坡等诗人曾以《诗节》为题创作,强化其双重文化意涵。
- 中文名
- 诗节
- 外文名
- verse stanza
- 定 义
- 指一首诗中根据韵律等划分的重复出现的结构形式
- 拼 音
- shījié
涵义
播报编辑
含义一
Stanza:One of the divisions of a poem,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lines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a common pattern of meter, rhyme, and number of lines.
所谓“诗节”就是诗中重复出现的结构形式,有时相当于散文中的段落。英语诗歌中每一节的诗行数目有固定的,也有不固定的;诗行长短有变化的,也有固定的。一首诗可能只有一节,也可能由数节组成。一首诗如果有数节,诗节之间有空行隔开。就非格律诗而言,在这方面,英汉诗歌没有多大差别。下面这首英诗由非传统的四小节组成,每诗节中的诗行数目、诗行长短、格律和韵式基本没有定规,主要根据诗人情感起伏变化而定:第一节14行,第二节6行,第三节8行,第四节9行;最长的诗行是11个音节,最短的诗行只有4个音节,一般都在8至10个音节之间;有押韵现象,但并十分规律。 [1]
在传统的格律诗诗节方面,与汉语诗歌相比,汉语格律诗基本都是四行一节(词除外),绝句四行,律诗八行,一般为五言或七言,二、四行或一、二、四行押韵;而英诗中的传统诗节就要复杂得多,每一种传统诗节都有一定的格律和韵式,不同诗节还有不同的传统名称,不同的使用价值(即使用于不同的题材)。各种不同的传统诗节也常被诗人参合使用在同一首诗中,以达到某种目的,是诗人表达感情思想的艺术手段之一。 [1]
英语的传统诗节有两行诗节(couplets,“对偶句”),三行诗节(triplets),四行诗节( quatrains),五行诗节(limerick,又称“五行打油诗”),七行诗节(rhyme royal,又称“王韵”),八行诗节(ottava rima),九行诗节(Spenserian stanza,又称“斯宾塞诗节”)和十四行诗节(sonnets,即“十四行诗”),各种不同诗节都有不同的韵律,有不同传统使用价值。 [1]
含义二
含义三
诗节——诗人节。
含义四
诗节——诗的存储之处。
十三世纪的欧洲诗人把他们诗艺的核心称作诗节,也即,“容量无限的住所,仓库”,因为它保全,在保全合组歌所有的形式元素的同时,保全了这些诗人作为诗歌之独特客体而托付给诗歌的那种爱的愉悦(joi d’amor) [2]。
引申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