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仁(958-1018年),字乐道,河南洛阳人。宋朝官员,殿中侍御史赵孚的儿子。
幼年通敏,通晓经传,以文艺著称。雍熙二年(985年),进士及第,补梓州榷盐院判官,刻《五经正义》。历任大理评事、光禄寺丞、著作佐郎、直集贤院、太常丞。宋真宗即位后,拜右正言,预修《太祖实录》,历知贡举、知制诰、知审刑院、判刑部兼制置群牧使、同知三班审官院、参知政事、监修国史,参与泰山封禅,迁礼部、刑部、兵部侍郎,兼宗正卿,拜尚书右丞、景灵宫副使。天禧二年(1018年),累迁御史中丞,暴疾去世,时年六十一,追赠吏部尚书,谥号文定。
赵安仁喜好读书,所得俸禄多以购书,时阅典籍,手自校雠,时称善本。著有文集五十卷,今不存。 [2]
- 字
- 乐道
- 所处时代
- 北宋
- 出生地
- 河南洛阳
- 出生日期
- 958年
- 逝世日期
- 1018年
- 主要作品
- 《戴斗怀柔录》三卷《仙源积庆图》
- 本 名
- 赵安仁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赵安仁,河南洛阳人,字乐道,赵孚子。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太常丞等职。宋真宗朝,拜右正言,预重修《太祖实录》。迁知制诰、知审刑院,充翰林学士。从真宗至澶渊,订和盟,并撰答书。后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累官御史中丞。卒,谥文定,有文集。
亲属关系
播报编辑
曾祖
赵武唐,虢州刺史。
父亲
赵孚,字大信。后周显德初,举进士,调补开封尉。乾德中,为浦江令、永宁令,擢宗正丞。开宝中,初置衣库,令孚主之。宋太宗即位,起为国子监丞、知袁州。还,知开封府司录参军,受诏与殿中侍御史柴成务、供奉官葛彦恭、殿直郭载行视黄河,上《封禅颂》,召拜秘书丞,迁监察御史,出知舒州,改殿中侍御史。雍熙中,奏陈御戎之策,上嘉之。雍熙中,赐金紫,卒于家中。
儿子
赵温瑜,大理寺丞
赵良规,奉礼郎
赵承裕,正字
史书记载
播报编辑
《滕康翰墨丛记》:
幼时执笔能大字。雍熙二年(985年)进士,补梓州榷盐院判官。会国子监刻《五经正义》版本,以安仁善楷书,遂奏留书之,直集贤院。王侯内戚家多以铭诔为吒,官至御史中丞,追赠吏部尚书,谥文定。梁景不善书,每起草必用蜀笺。赵安仁善书,必用旧纸,人号"二背"。 [1]
赵安仁,字乐道,河南洛阳人。生而颖悟。幼时,执笔能大字。十三,通经传大旨,早以文艺称,赵普、沈伦、李昉、石熙载咸推奖之。雍熙二年,登进士第,补梓州榷盐院判官,以亲老,弗果往。会国子监刻《五经正义》板本,以安仁善楷隶,遂奏留书之。历大理评事、光禄寺丞,召试翰林,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赐绯。时王侯内戚家多以铭诔为托。宋太宗制九纮琴、五纮阮,时多献赋颂。上嘉文物之盛,悉阅览,订其工拙。时称赵安仁、李宗谔、杨亿辞雅赡,召诣中书奖谕。翌日,改迁太常丞。
宋真宗即位,拜右正言,预重修《太祖实录》。上出师大名,安仁上疏曰:“臣以为有急务者三,大要者五。急务三者:其一,激励戎臣,举劝惩之典;其二,振救边民,行优恤之惠;其三,车驾还京,重神武之威。大要五者:其一,选将略;其二,持兵势;其三,求军谋;其四,修军政;其五,爱民力”。
咸平三年,同知贡举。未几,知制诰,副夏侯峤巡抚江南,还,知审刑院。尝有将校笞所部卒死,罪议大辟。安仁以军中之令,非严不整,遂获免死。继判尚书刑部兼制置群牧使,同知三班、审官院。景德初,翰林学士梁颢召对,询及当世台阁人物,上称安仁文行。寻颢卒,即以安仁为工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
初,赵孚极陈和好之利。至是,安仁从幸澶州,会北边请盟,首命安仁撰答书,又独记太祖时聘问书式。辽使韩杞至,道命接伴,凡觐见仪制,多所裁定。馆舍夕饮,杞举橙子曰:“此果尝见高丽贡。”安仁曰:“橙橘产吴、楚,朝廷职方掌天下图经,凡他国所产靡不知也。今给事中吕祐之尝使高丽,未闻有橙柚。”杞失于夸诞,有愧色。杞既受袭衣之赐,且以长为解,将辞复左衽。安仁曰:“君将升殿受还书,天颜咫尺,如不衣所赐之衣,可乎?”杞乃服以入。
及姚东之至,又令安仁接伴。东之谈次,颇矜兵强战胜。安仁曰:“老氏云: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乐杀人者不得志于天下。”东之自是不敢复言。王继忠将兵陷没,不能死节而反事之,东之屡称其材。安仁曰:“继忠早事藩邸,闻其稍谨,不知其他。”其敏于酬对,切中事机,类如此。时论翕然,称其得体,上益器之,自是有意柄用。安仁又集和好以来事宜,及采古事,作《戴斗怀柔录》三卷以献。
二年春,又与晁迥等同知贡举。三年,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俄修国史。大中祥符初,议封禅,与王钦若并为泰山经制度置使、判兖州。礼毕,复拜工部侍郎。内外书诏有切要者,必经其裁,进秩刑部。五年,以兵部侍郎,仍兼修史,奉祀,又同知礼院。八年,知贡举。三典春闱,择士平允,是故独无讥诮,上再赐诗嘉之。
寻知兼宗正卿。旧制,宫闱令,凡有议奏与寺连署。上以安仁旧德,俾知寺,以次列状取裁。寺掌玉牒属籍,梁周翰始创其制而未备,安仁重加详定,又为《仙源积庆图》,皆统例精简。奏置修玉牒官,事具《职官志》。国史成,迁右丞。是夏,又为景灵宫副使。屡得对言事,尝奏曰:“方今治定功成,固轶前代,陛下尚亲庶政,旰食忘倦,然而君临之大,所宜分饬有司,为式于天下。”遂诏诸司掌常务有条例者,毋或奏禀。天禧二年,改御史中丞。请给御宝印历,书三院御史弹纠事。五月,暴疾卒,年六十一。废朝,赠吏部尚书,谥文定,以其子温瑜为大理寺丞,良规为奉礼郎,承裕为正字。
安仁质直纯悫,无所矫饰,宽恕谦退,与物无竞,虽家人仆使,未尝见其喜愠。女弟适董氏,早寡,取归给养。其甥董灵运尚幼,躬自训导,为毕婚娶。幼少与宋元舆同学,元舆门地贵盛,待安仁甚厚。元舆早卒,家绪浸替,安仁屡以金帛济之。善训诸子,各授一经。尤嗜读书,所得禄赐,多以购书。虽至显宠,简俭若平素。时阅典籍,手自雠校。三馆旧阙虞世南《北堂书钞》,惟安仁家有本,真宗命内侍取之,嘉其好古,手诏褒美。尤知典故,凡近世典章人物之盛,悉能记之。喜诲诱后进,成其声名,当世推重之。有集五十卷。温瑜,后为国子博士。
个人作品
播报编辑
《戴斗怀柔录》三卷
《仙源积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