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
- 外文名
- Harriet Elizabeth Beecher Stowe
- 国 籍
- 美国
- 出生日期
- 2025-08-06
- 逝世日期
- 2025-08-06
- 职 业
- 作家
- 出生地
- 美国康涅狄格州里奇菲尔德
- 代表作品
- 《汤姆叔叔的小屋》
人物经历
播报编辑
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斯托出生于北美一个著名的牧师家庭,斯托夫人的父亲里曼·比彻(Lyman Beecher)是著名的公理会牧师和废奴主义者,共有8个孩子。她四岁丧母,由长姊教育,在哈特福德长大,后来随父移居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一个废奴情绪强烈的州。成为教师的她,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教育界的活动。
1836年和牧师兼神学院教授斯托(Stowe)结婚,丈夫鼓励她继续写作,但丈夫体弱多病,因此生活贫寒;他们共生有7个孩子,但大都早夭。
1850年,由于丈夫工作变迁,他们搬到缅因州,在废奴运动达到高潮的50年代,斯托夫人开始在当时一家废奴主义刊物上连载《汤姆叔叔的小屋》。她从1851年到1852年为华盛顿特区的报纸《民族时代》撰写连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揭露南方黑奴受到非人的待遇,因此受到南方奴隶主的痛恨,却在北方受到热烈的欢迎——成本印刷出书时,首天就卖出三千本,第一年卖出30万册,翻译成超过40种文字,后来改编成剧本,每次上演场场爆满,大大促进了北方的废奴情绪。
相关作品
播报编辑
她的一生以写作为生,发表了多部作品。为解放黑奴而呼吁。《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以及第二畅销的书,仅次于最畅销的书《圣经》),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在它发表的头一年里,在美国本土便销售出了三十万册。《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竞相引用。 [1]斯托夫人便是这批废奴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2]
1856年,发表《德雷德,阴沉地大沼泽地的故事》,进一步揭露蓄奴制的社会堕落现象。
1859年,发表小说《牧师的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