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 [1]灵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截至2025年7月,灵丘县下辖3个镇、8个乡, [2] [38]全县总面积2732平方千米。 [21]截至2024年末,灵丘县常住人口206729人。 [37]
灵丘县是山西省双拥模范县 [27]、有机之乡 [33]。灵丘县因战国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灵丘地势险要,古有“燕云扼要”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林彪、聂荣臻、王震、杨成武等著名将帅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长期在这里战斗和生活。 [32]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置灵丘县,属并州代郡。1993年7月地市合并后属大同市。 [3]截至2021年,灵丘县境内有国、省道3条,县道9条,乡道43条,村道113条。 [4]灵丘县有平型关战役遗址、赵武灵王墓、觉山寺等旅游景点。2025-08-14,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灵丘县退出贫困县。 [5]
2024年,灵丘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6.62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6%。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74%、14.54%、73.72%。 [37]
- 中文名
- 灵丘县
- 外文名
- Lingqiu County
- 行政区划代码
- 140224
- 行政区类别
- 县
- 所属地区
- 山西省大同市
- 地理位置
- 山西省东北部
- 面 积
- 2732 km2
- 下辖地区
- 3镇8乡
- 政府驻地
- 武灵镇古城街15号
建置沿革
播报编辑
秦统一六国后,灵丘属代郡。
三国曹魏时灵丘属冀州中山国。
西晋时灵丘县废,属幽州代郡。
十六国时属后赵幽州代郡,前燕、后燕因之。
北朝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拓跋珪建魏置灵丘郡(治灵丘),属司州(治平城)。县西置莎泉县。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年)改司州为恒州,灵丘郡属恒州(治平城)。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灵丘郡改北灵丘郡(治灵丘,今县东十里),领灵丘、莎泉二县。北齐北灵丘郡(治灵丘县),属恒州。北周置蔚州(治灵丘),北灵丘郡属之,莎泉县并入灵丘,灵丘辖广灵。县南置大昌县。北灵丘郡辖灵丘、大昌、广昌(今河北省涞源县)。
唐武德六年(623年)复置灵丘县及蔚州(仍治灵丘),寄治阳曲县,武德七年(624年)寄治繁畴县,八年(625年)寄治秀容(今山西忻州)。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 [34-35])还治灵丘,属河东道蔚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蔚州移治安边县(今河北蔚县)。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灵丘属兴唐郡(治今河北蔚县),后属蔚州。
辽代属西京道蔚州。
元代灵丘属上都路(治今内蒙古多伦西北)蔚州。
明代属大同府蔚州。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区划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灵丘县直属山西省。
民国三年(1914年)属山西省雁门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属山西省。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将第一行政区中的8县划为第十行政区,灵丘属之。
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42年~1945年)灵丘又属第一行政区。
日本侵略军侵占大同地区后,于民国二十六年10月(1937年)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辖雁北13县。民国二十八年9月(1939年)伪晋北自治政府改称晋北政府。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伪晋北政府改称大同省公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20日日军侵占灵丘城,10月23日八路军115师收复灵丘城,成立灵丘县抗日民主政府,并创建以灵丘、广灵、蔚县、涞源、易县五县行政委员会(驻上寨)。11月中共晋东北特委划为一、二两个分区特委,灵丘属一特委领导。12月上寨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辖上寨、下关、冉庄、南城(今涞源县南城)。灵丘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城关、三山、东河南、赵北4个区,不久王庄堡归属灵丘为5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中共五地委在下寨南成立,灵丘由一地委改属五地委领导。9月22日晋察冀边区察南雁北办事处在雁翅成立,灵丘属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察南雁北办事处撤销,灵丘属晋察冀边区第二专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二专署重新划县界。灵丘县9、10、12区划归浑源县,2区划归广灵县,灵丘县重编为6个区:1区龙玉池,2区银厂,3区冉庄,4区上寨,5区下关,6区招柏。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晋察冀边区设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行政公署,灵丘县属冀晋行政公署的第五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30日日军被赶出灵丘城,灵丘县全境解放。6月,王成庄、赵北、史庄3个区重新划归灵丘,全县划为10个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灵丘所在的雁北由第五专区改为第一专区。石家田、柳科重新划归灵丘。全县由10个区改划为8个区。同年10月阎锡山派任玉玑在大同组织国民党灵丘县流亡政府,任以“山西省灵丘县政府驻同办事处”名义挂牌办公。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国民党灵丘流亡县政府迁到广灵县北关。11月冀晋区与察哈尔省合并为北岳区,灵丘等雁北各县属之。全县8个区改划为36个小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1日,国民党灵丘县流亡政府县长任玉玑被解放广灵县城的解放军俘虏,该“政府”自行解散。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北岳区与冀热辽区合并重建察哈尔省,灵丘所在的原北岳一专区改为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灵丘仍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年末,灵丘全县新编为7个区,辖224个行政村。
2025-08-14,察哈尔省撤销,灵丘县所在的雁北专区重归山西省。
1958年9月,浑源县王庄堡、中庄铺、温庄堡划归灵丘县管辖。
2025-08-14,雁北专区与忻州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灵丘属之。
1960年王庄堡、中庄铺、温庄堡重归浑源管辖。
1961年5月,晋北专区复分为雁北、忻县两个专区,灵丘仍属雁北专区。
1978年雁北专区改称雁北行政公署,灵丘仍属之。
1993年7月地市合并后属大同市。 [3]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7月,灵丘县下辖3个镇、8个乡 [23] [38],县人民政府驻武灵镇。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灵丘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广灵相连。全县南北长84千米,东西宽66千米,总面积2732平方千米。 [21]
灵丘县
地质
灵丘县位于五台山、太行山、恒山三大山脉余脉的交接处,由于各大山脉所处造山构造阶段不同,因而境内地质非常复杂。从太古界最古老地层至新生界全新统最新地层,境内都有出露。主要出露地层有:太古界、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全县地层南老北新。 [6]
地形地貌
灵丘县东为太行山山脉的支展,南为五台山山脉的延续,北为恒山山脉的延伸。三大山脉环绕,境内群山林立,大小山峰500余座,海拔1300米以上山峰百余座。山区面积1788.1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2732平方千米的65.5%,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东部、南部为石山区。东部属太行山脉,南部属五台山脉,包括大东河以东、唐河以南的山区,有落水河、红石塄、下关、上寨、独峪、东河南、白崖台7个乡镇的全部,与柳科、石家田乡的东半部。面积为1352.3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9.5%。本区重峦迭嶂,绝壁陡峻。北部土石山区,属恒山山脉,包括赵北、王成庄、石家田、柳科、史庄5个乡,面积为437.1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6%。灵丘县境内山峰海拔1500米以上的55座,2000米以上的3座。中部、东部山峰,属太行山余脉。 [6]
气候
灵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寒冷期长,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无炎热,雨量较集中;秋季短暂,天气多晴朗;冬季较长,寒冷少雪。境内山峦重叠,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全县气候分布有差异,同一区域、同一天内气候也不相同。
灵丘县位于北纬38℃~39℃地区,多年平均日照为2928.4小时,平均年日照率为64.3%,年平均气温7℃,≥10℃积温2887.3℃,无霜期平均145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33.3mm。 [6] [24]
水文
全县主要河流有10条,均属海河水系。按出县境流向又分为两个支系:一系以唐河为主要干流,由唐河及其支流赵北河、华山河、大东河、塌涧河、上寨河、招柏河7条河组成,在县境东南马头关汇合后,由下北泉村流入河北省涞源县,汇入大清河;另一系以冉庄河为主干,由冉庄河、独峪河2条河组成,经西南端花塔村出境后汇入河北省阜平县大沙河。另外下关乡境内的下关河出县南境汇入大沙河。
唐河,海河水系大清河一级支流,古称寇水、沤夷水,为灵丘县最大的河流。源于浑源县境内的枪风岭东北7.5千米的东水沟,有大小支流43条。由浑源县王庄堡进入灵丘境内,西东走向横贯灵丘盆地,从门头峪折向东南经红石塄乡下北泉村进入河北省涞源县境内,往南注入唐县西大洋水库,汇归大清河。该河县境内干流流经东河南、武灵镇、落水河、红石塄4个乡镇,境内河长58千米。包括6条支流,境内流域面积2071平方千米。
赵北河,源于县境西北部王成庄寒风岭、西山沟和广灵县海子。有大小支流11条,上游源头有岭底、西山沟、漫山三条支流。河长38千米,河宽50~90米,流域面积310.8平方千米。该河流经赵北、东河南2个乡镇,上游在赵北乡养家会村下潜入地下,于东河南镇古树村、燕家湾村一带与唐河汇合。
华山河,源于县境北部窑沟、北水泉一带,流经武灵镇,全长27千米,有大小支流15条,流域面积136平方千米。
大东河,源于县境东北部石家田乡西山、温北堡、温东堡及柳科的塔地一带。流经石家田、柳科、落水河3个乡,于落水河乡南庄村汇入唐河。有大小支流9条,全长32.8千米,河宽60~100米,流域面积27.86平方千米。
塌涧河,源于石家田乡义泉岭、太那水、马头关一带,有支流两条,流经石家田、武灵、落水河3个乡镇,全长21千米,于落水河乡北水芦村汇入唐河,流域面积66.9平方千米。
上寨河,源于县境南部上寨镇庄子沟、串岭、石矾及狼牙沟一带,大小支流17条,流经上寨、红石塄2个乡镇,于红石塄乡马头关汇入唐河,全长33.7千米,流域面积193.5平方千米。
下关河,源于县境南部上寨镇青庄、井上及下关乡刘家坟、西湾一带,有大小支流21条,全长25.2千米,于下关乡青羊口进入河北省阜平县汇入大沙河。流域面积233平方千米。
冉庄河源于县境中部东河南镇干河沟、水泉一带和西部白崖台乡铺西、白崖台一带,流经东河南、白崖台、独峪3个乡镇,有大小支流12条,全长46.8千米,流域面积547.6平方千米,于三楼乡花塔村南汇入阜平县大沙河。
独峪河,为冉庄河主要支流,源于县境南部独峪乡鹅毛沟、红花沟、杏树沟、杜家河一带,大小支流6条,河长31.2千米,流域面积243.1平方千米,于西槽沟村西南汇入冉庄河。 [6]
土壤
灵丘土壤分为4个土类、10个亚类、26个土属、71个土种: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灵丘东北部柳科乡甸子山凤凰尖一带的山顶平台和缓坡处。海拔2000米以上,面积0.38万亩。根据成土过程划分山地草原甸土1个亚类、1个土属、1个土种;棕壤:分布于太白山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顶缓坡平台上,总面积为1.57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38%。根据成土过程分为生草棕壤1个亚类、1个土属、2个土种;褐土:是主要的农业土壤。从地形部位讲从海拔800米开始到1800米高处均有分布,总面积39.7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7%。褐土细分为淋溶褐土、山地褐土、淡褐土性土、淡褐土、草甸褐土5个亚类;草甸土:分布于唐河两岸及南山河谷阶地上,面积10.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5%,该土类所处地势平坦,地下水位在1.5~2.5米之间,水源充足,肥力高,是受生物气候影响较小的一种隐域性土壤。成土母系多系近代河流冲积物,因各河流的上游母质不同、河性的差异,以及河床的远近不同,沉积物错综复杂,质地差异较大。分为浅色草甸土、盐化浅色草甸土、沼泽化草甸土3个亚类。 [6]
植被
灵丘县有广阔的牧坡草场和森林植被。全县牧坡草场总面积为220.23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4%,覆盖率在70%以上,是雁北地区草地面积最大的县。森林面积为53万亩。分布全县各地。
灵丘县牧坡草场分为4类,即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灌丛草地类、灌木草丛类。其中山地草原类包括山地干草原亚类、亚高山草甸草原亚类;山地草甸类包括亚高山草甸亚类、中低山草甸亚类;灌丛草地类属山地灌丛类。山地草原类,此类草地本县共有15.77万亩,占全县总草地面积的7.2%。土壤主要以淡栗钙土、亚高山草甸草原土为主。低山山麓地带,多属黄土性农业土壤类型。植被以冷生和温生的多年生禾草及蒿类和百里香组成,个别地段有杂草,也分布有零星灌木。不食草和毒草常见的有狼毒、阿尔泰紫菀等。本类包括2个亚类,3个组;山地草甸类,此类面积21.72万亩,占全县总草场面积的9.9%,此类草场多分布在海拔1500至2000米的北部山区,生草层发达,肥力较强,产草高,质量也好。植物种类达40至50种。有2个亚类、3个组、3个型;灌丛草地类(山地灌丛类)土壤主要为山地草灌褐土和少量淡栗钙土。主要优势灌木种类为虎榛子和醋柳,灌木占15%~30%,分虎榛子和醋柳两个组。面积有46.56万亩,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21.1%;灌木草丛类南部山区大面积的草地多属此类,面积为136.19万亩,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61.8%。有1个组3个型。 [6]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土地资源
灵丘县土地总面积409.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2.9377万亩(1983年底计数),占总面积的12.4%。耕地中水浇地10万亩,水平梯田3.3321万亩,沟坝地2.0795万亩。牧坡面积规划为135万亩(1980年牧坡普查灵丘牧地面积为220万亩,近年来重新进行了规划),占总面积的32.9%。宜林面积规划为165万亩,占总面积的40%。其中有林面积为53万亩(根据雁北地区林业勘察设计队普查统计),占总面积的10.24%。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39.6万亩(其中水域占地7万亩),岩石裸露32.5万亩,全县村庄城镇厂矿占地4.4万亩(其中村镇占地3.5万亩,县城占地0.43万亩,厂矿占地0.5万亩),道路占地0.7万亩(其中公路占地0.4万亩,铁路占地0.23万亩,农村道路占地660亩)。还有宜垦荒地11.8万亩及退耕还林还牧和其它闲散地2327亩。 [6]
植物资源
灵丘县境内主要的植物物有树木、(粮食、油料)作物、蔬菜、其他经济作物、野生植物、花卉、药材等。
林木有:油松,又名短叶松、巨果油松,是南北山天然林中主要树种之一。全县现有油松面积达25万亩。落叶松亦名华北落叶松、雾天落叶松。全县有5万多亩,多为幼林。侧柏又名扁柏、香柏、黄柏、扁桧。邓峰寺有柏树栽植。槐树,又名国槐、家槐,分布于山川、丘陵、家院路旁。全县有3万余亩。榆树又名家榆,全县山川均有分布。山杨又名火杨,小叶杨又名白杨,山川丘陵均有分布。二十世纪50年代引进栽植加拿大杨。青杨又叫大叶白杨、家白杨、河杨。还有槟果、沙果、李子、葡萄、红枣等树木。灌木林有胡榛子、酸棘、醋柳、木瓜、刺玫、黄刺玫(油瓶瓶)、紫穗槐。
蔬菜,叶菜类有菠菜、芹菜、君达、芫荽等;根菜类有白萝卜、胡萝卜、蔓菁等;葱蒜类有大蒜、大葱、韭菜、葱头等;茄果类有茄子、青椒、辣椒、西红柿、豆角等;白菜类有白菜、玉蔓菁、茴子白、芥菜等;瓜类有黄瓜、葫芦、倭瓜、甜瓜、乔瓜、西瓜、番瓜等;多年生菜类有黄花菜等。
野生植物中野草有茅草、蒲草、萱草、蓑草、扁竹草、娥冠草、碱草、金丝草、百里香、苔草、蒿类、达乌里胡枝子、稗子、三毛草、沙蓬、龙须草、艾等;野菜有苦菜、甜菜、地皮菜、蒲公英、苜蓿(有人工种植)、翟麻花、地椒、黄花、蕨菜、灰菜、马齿苋、山葱、山蒜等;其它野生植物有野豌豆、棘豆等。
花卉主要有山丹、芙蓉、菊花、石竹、十样锦、玉簪、牡丹花、鸡冠花、喇叭花、莲花、羊绣花等;近年来大搞美化、香化,从外地引进不少新的花卉品种,如君子兰、万年青、箭兰、吊兰、吊金钟、美人蕉、海棠、茉莉、月季、仙人掌、米兰、玻璃翠等;还引进不少木本花卉,如石榴、腊梅、扶桑牡丹、夹竹桃等。
从1956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人工培栽了药材,发展了赵北乡、东河南镇、下关乡杨庄、落水河乡腰站等药材基地,引进栽培了许多新品种,主要有:黄芪、党参、西大黄、当归、枸杞、菊花、长山药、牡丹、瓜篓、白芷、大青叶、板兰根、连翘等;还有动物类与矿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有全虫、獾油、五灵脂、龟板、鹿茸等。 [6]
动物资源
灵丘县境内主要的动物有哺乳纲、鸟纲、两栖纲、爬行纲、鱼纲、昆虫等。
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虎、金钱豹、土豹、猞狸,出没于太白山、邓峰寺林区、甸子山林区,数量很少。食肉目犬科:狼、赤狐、沙狐,南北山区均有。食肉目鼬科:黄鼬(黄鼠狼)、狗獾、猪獾、石貂、艾虎(俗名臭狗),南北山区均有。偶蹄目牛科:狍。猪科:野猪,南北山区、太白山区均有,数量很少。兔形目兔科:草兔、蒙古兔。翼兽目蝙蝠科:蝙蝠,广布全县。啮齿目仓鼠科:中华鼢鼠、大仓鼠、黑线鼠、子午沙鼠。鼠科:小家鼠。跳鼠科:五趾跳鼠。松鼠科;黄鼠、花鼠、岩松鼠,随处可见。食虫目猬科:刺猬,分布于南北山区,数量很少。
鸟纲,雁形鸭科:白天鹅,偶尔在唐河流域水面出现,数量很少。野鸭,唐河水域、上寨河、下关河水域出现较多。隼形目隼科:红隼、红脚隼,分布于南部山区。鹳科:黑鹳见于南山水域。鸡形目雉科:石鸡、雉鸡、斑鸡、山鹑、半翅、全翅,南北山区较多。鸦形目鹰科:鸢、雀鸢、白尾鹞、鹊鹞,南北山区、丘陵均有。大鸳、马雕,南北山区亦有,数量较少。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岩鸽,全县山区、丘陵均有。鹗形目鸱鹗科:短耳鹗、长耳鹗分布全县。裂形啄木鸟科:缘啄木鸟、斑啄木鸟,全县均有。雀形目鸦科:喜鹊、乌鸦、白颈鸦、红嘴小鸭,遍及全县。雀科:三道眉草垴、灰眉岩垴。百灵科:凤头白灵、云雀、沙白灵。鹪科:画眉,分布于山区、丘陵。文鸟科:麻雀,全县广布。雨燕目燕科:家燕、金腰燕,平川、丘陵较多。
昆虫,种类繁多,遍布全县,有天敌昆虫、粮食作物害虫、果林害虫。天敌昆虫有30余种,有小花蝽、猪蝽、蚁蛉、小脚小蜂、茧蜂、瘦姬蜂、广赤眼蜂、危草蛉、金星步行虫、步甲、瓢虫、蜻蜓、食蚜蝇、螳螂等。粮食作物害虫主要有蝗虫、蝼蛄、蛴螬(核桃虫)、地老虎(土蚕)、金针虫(黄蚰蜒)、黑婆(东方金龟子)、菜白蝶、根蝽蟓、粘虫等。果林害虫主要有天幕毛虫、杨枯叶娥、舞毒蛾、梨星毛虫、苯果巢虫、球坚介壳虫、光肩星天牛、青杨天牛、吉丁虫、柳木蠹娥、食心虫、山楂粉蝶、杨二尾舟娥、卷叶娥等。 [6]
矿产资源
灵丘矿产资源丰富。据地质部门初步勘查,有金、银、铜、铁、锰等金属和沸石、珍珠岩、花岗岩、长石、石棉、方解石、黑砂石、石灰石、硫磺、渗水石、矸石、粘土等非金属,以及煤炭、油页岩等能源矿藏,还有稀有金属铀、钼等共计40余种。 [6]
森林资源
水资源
灵丘县河流均属山溪性河流,具有山地形和夏雨型,枯水流量小,洪水流量大。夏季洪水暴涨暴落,最大洪峰多出现在7~8月份,最小流量则一般在4~5月份。河道纵坡差很大,南部山区大于北部山区。流途中各条河流均有清泉水补给,较大的清泉水点有47个,流量总计为5.11立方米/秒。
灵丘县清水流量受大自然控制,丰水年较多,旱年减少,变化幅度较大。各条河流上游都有地表水出流,流量一般为0.02~0.03立方米/秒,唐河在韩淤地清水流量为1.56立方米/秒,唐之洼与东西福田河道干枯,在高家庄村北地表水涌出,在门头峪基岩处清水流量为3立方米/秒。南山的上寨河下游、下关河下游、冉庄河以及冉庄、独峪、三楼,流水潺潺,常年不断,流量一般在0.3~0.4立方米/秒。泉水资源为0.63亿立方米。唐河中游南河滩泉水流量为1.1立方米/秒。石家田乡温东堡、马头关都有泉水涌出,流量分别为0.027与0.017立方米/秒。落水河乡新庄、招柏干河峪也有泉水出露。 [6]
灵丘县南北山基岩即下关、上寨、狼牙沟、独峪、红石塄、招柏、冉庄、银厂、赵北、史庄、柳科、石家田,为重碳酸盐一混合型水。灵丘盆地四周边山处为重碳酸盐一氮化物、碳酸盐一混合型水。灵丘盆地内南梁、千树洼、上下南地、水涧、东河南、支角、高渠沟以南,为重碳酸—钙型水。其余为重碳酸盐—钙混合型水。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属优质水,既适宜灌溉,又适宜饮用。 [6]
人口
播报编辑
截至2024年末,灵丘县户籍统计总人口244419人,比上年减少38人。其中,男性125313人,女性119106人。常住人口206729人,其中,城镇人口84995人,农村人口121734人,城镇化率41.11%。 [37]
政治
播报编辑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周鹏 |
县长 | 张磊 |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李大军 |
县政协主席 | 王怀忠 |
截至2025年7月 [19] [25] [39-40] |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4年,灵丘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6.62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7亿元,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2.59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63.86亿元,同比增长18.3%。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1.74%、14.54%、73.72%。 [37]
2024年,灵丘县财政总收入完成7.24亿元,同比增长16.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2亿元,同比增长19.7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3.54亿元,同比增长10.0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0元,同比增长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72元,同比增长7.4%。 [37]
第一产业
2024年,灵丘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950.82公顷,同比下降0.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817.81公顷,同比增长0.06%。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谷物播种面积27378.62公顷,同比下降0.42%;豆类播种面积2226.57公顷,同比增长6.42%;薯类播种面积3212.62公顷,同比增长0.0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133.01公顷,同比下降1.69%,其中,油料种植面积1381.33公顷、同比增长6.07%、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087.81公顷,同比下降6.55%。 [37]
2024年,灵丘县粮食总产量为114776.14吨,同比增加695.80吨,同比增长0.61%。 [37]
2024年,灵丘县肉类总产量16772.69吨,同比增长19.95%,其中:猪肉产量10236.64吨,同比增长14.6%,牛肉产量2397.74吨,同比增长20.1%,羊肉产量2860.62吨,同比增长5.7%,禽肉产量1277.69吨,同比增长268.6%,禽蛋产量3173.76吨,同比增长71.2%,生牛奶产量1875.33吨,同比下降6.6%。 [37]
2024年,灵丘县生猪出栏131973头,同比增长14.1%;牛出栏14807头,同比增长19.0%;羊出栏198831只,同比增长1.7%;活家禽出栏536336只,同比增长99.7%。全年生猪存栏63580头,同比增长16.6%;牛存栏35197头,同比增长8.8%;羊存栏320136只,同比增长6.7%;活家禽存栏240129只,同比增长9.2%。 [37]
第二产业
2024年,灵丘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21亿元,同比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 [37]
2024年,灵丘县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全年完成29.27亿元,同比增长0.80%,分行业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60亿元,同比下降8.4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35亿元,同比下降8.8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3.79亿元,同比下降25.64%。 [37]
2024年,灵丘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580.4万元,同比增长2.5%。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完成11722万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1.09%。全县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7%。 [37]
2024年,灵丘县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完成9.87亿元,同比增长7.0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2.13亿元,同比下降55.76%。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30.4%。 [37]
第三产业
2024年,灵丘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24亿元,同比增长5.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1.96亿元,同比增长4.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0.28亿元,同比增长6.0%。 [37]
2024年,灵丘县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800万元,同比下降6.67%。全县202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2.3万户,同比增长5.19%;宽带网络用户7.87万户,同比增长16.42%;固定电话户数0.22万户,同比增长4.76%。其中,移动公司移动电话用户13.4万户,同比下降1.2%;宽带网络用户3.8万户,同比增长1.5%。联通公司移动电话用户4.62万户,同比减少2.35%;固定电话户数0.18万户,与上年持平;宽带网络用户1.80万户,同比增长0.6%。电信公司移动电话用户4.28万户,同比增长42.6%;固定电话户数0.035万户,同比增长29.6%;宽带网络用户2.27万户,同比增长33.5%。 [37]
2024年,灵丘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5.1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7.1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0.19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0.71亿元。 [37]
2024年,灵丘县保险业机构保费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6.38%。 [37]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灵丘县共有幼儿园49所,小学33所、普通初中7所、普通高中4所、中等教育学校3所。幼儿园教师558人(公办及民办有证园)、学生6142人;小学教职工1402人、学生14171人;普通初中教职工784人、学2024年,灵丘县生9030人;普通高中教职工521人、学生534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职工191人、学生2274人。 [37]
2024年,灵丘县参加高考人数2510人,二本以上达线988人,达线率39.36%;参加中考人数3236人,中考优生人数513人,优生率15.85%。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8.22%,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17%。 [37]
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末,灵丘县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58242册,全年借阅7400人次、外借图书16000册。文化馆全年开展文艺培训20次。 [37]
体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灵丘县共有体育馆1个,体育场地713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9.6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1个。 [37]
卫生事业
截至2024年末,灵丘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291个,床位1360张;妇幼保健院1个;全县登记注册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80人,其中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444人,农村乡镇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271人;妇幼和疾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共计69人,其中妇幼卫生技术人员62人。 [37]
社会保障
2024年,灵丘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183人,比上年增加77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99人,比上年增加64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359人,比上年减少3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830人,比上年减少22人。全民技能提升培训396人,比上年减少1861人。 [37]
截至2024年末,灵丘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5815人,比上年减少1849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158人,比上年增加78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0729人,比上年减少442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4880人,比上年增加505人;参加失业保险12291人,比上年增加2481人;参加工伤保险13160人,比上年增加232人。 [37]
截至2024年末,灵丘县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604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595元,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93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9936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515元,共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447.1万元;全县农村特困供养对象1567人,共发放农村供养资金1816.2万元,城市特困供养对象7人,共发放特困供养金8万元。 [37]
环保事业
2024年,灵丘县优良天数312天。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氧化物排放量为:二氧化硫298.35吨,颗粒物排放441.61吨,氮氧化物排放174.28吨。 [37]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截至2009年,灵丘县境内有国、省道3条,县道9条,乡道43条,村道113条,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撑、沟通城乡、辐射周边、四通八达、“三纵两横五循环”的公路交通网。 [4]京原铁路、G108国道(原京原公路)、G336国道(原大涞公路)、S201省道天走线三条公路干线在这里交汇,荣乌高速公路横贯东西。
截至2024年末,灵丘县公路通车里程1657.41千米,其中:荣乌高速公路50.24千米、国道112.31千米(国道336线53千米、国道108线59.31千米)、省道27.17千米(省道201线25.84千米、省道905线(上北泉支线)1.33千米)、农村公路1467.69千米(县道387.28千米、乡道522.16千米、村道558.26千米)。2024年末全县民用机动车保有量44382辆,同比增长6.39%。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1232辆,同比下降14.56%;轿车保有量34442辆,同比增长7.6%。 [37]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唐河大峡谷
唐河大峡谷旅游度假区于2021年12月被确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核心面积62.3平方千米,其中林地面积约24.5平方千米,其他植被面积约23.3平方千米,度假区整体植被覆盖率达到76.7%,超过70%且长势良好。除此之外,度假区位于太行山脉,海拔在700-1300米,在大气环流、地理纬度、地形等综合因素影响下,整体气候呈现出冬暖夏凉的特点,是夏季避暑度假、冬季康养度假的圣地。 [31]
峡谷谷底唐河水流湍急,虬曲迂回;河道两岸危峰如削,山石兀立,沿途各类造型别致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物遗迹比比皆是。辖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觉山寺辽代砖塔,桃花溶洞景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山西省AAA级旅游示范村“山水北泉”北泉村,车河有机社区、中国传统古村落沿河村和城头会村,北魏御射碑,古栈道,月亮湾万亩苹果园等景区、景点分布于峡谷之内,是怀古览胜、休闲度假的绝佳之地。
白求恩医院遗址
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遗址位于灵丘县下关乡杨庄村,距县城67千米。医院旧址现保存基本完好。2025-08-14,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率领晋察冀军区医疗队从阜平到达灵丘杨庄。先后在石矾、串岭沟、黑寺、曲回寺、河浙等抢救伤员,并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在晋察冀军区医院一所驻地杨庄村,创办了特种外科医院。 [8]
桃花山景区
桃花山景区位于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沙湖门一带,经过大自然千百万年的造化,形成了一系列天然溶洞群,主要有山神庙、龙王庙(桃花山水源源头)、蝙蝠洞、桃花洞。桃花洞位于桃花山海拔1900米处。该洞距今已有170万年的历史,并且仍处在生长期。洞内钟乳林立,形态各异。蝙蝠洞位于桃花山北海拔900米处。该洞高大,四通八达。主洞深70多米,有六个出口,洞内数以千计的蝙蝠密密麻麻地倒吊在洞顶。西侧洞的洞壁、洞顶天然形成的壁画,栩栩如生。 [9]
平型关战役遗址
平型关战役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同城东南灵丘县城西南的蔡家峪、小寨及白崖台乡的关沟、辛庄、跑池一带。因距古长城关隘平型关约5千米而得名,遗址处于一天然沟壑,两边高山陡崖如削,高达数十米,地势十分险要。公路蜿蜒盘绕其间。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国共两军第一次联手阻击进犯日军并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10]
觉山寺风景区
甸子梁
甸子梁位于灵丘与河北涞源、张家口蔚县交界地带,东西狭长,南北广阔,海拔2151米,顶部宽广平坦,面积达3万亩。
赵武灵王墓
赵武灵王墓位于县城西门外。一九六五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武灵王墓原占地约6万多平方米,现保护面积为10900平方米。
曲回寺
曲回寺又称哭回寺,位于县城西南独峪乡曲回寺村,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播报编辑
相传,清朝年间灵丘县城里住了一位富户人家的太太,这位太太半夜里经常想吃饼子,可是佣人们买回的各种面饼,她咬一口便扔掉了。不是嫌油腻难吃,就是嫌干硬难嚼,到哪里去买太太想象中的这种饼子呢?这可难住了她家的佣人。消息传到一个烧饼铺里,掌柜的为了赚钱,就让老师傅设计出了黄烧饼这种食品,卖给这位富太太。富太太吃了黄烧饼,觉得香甜酥脆,味美可口,以后县城里的另外几家烧饼铺便也做起了这类食品。 [11]
花椒:灵丘花椒年产量7000公斤,分为伏椒和秋椒两种。
黄米面:灵丘黄米面由黍子加工而成。灵丘黍子有上千年的历史。
荞麦:荞麦食味清香,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荞麦食品是直接利用荞米和荞麦面粉加工的。荞米常用来做荞米饭、荞米粥和荞麦片。荞麦粉与其它面粉一样,可制成面条、烙饼、面包、糕点、荞酥、凉粉、血粑和灌肠等民间风味食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灵丘县为“国家优质荞麦生产基地”。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本地还盛产莜麦、豌豆、黄芪、小米、绿豆、胡麻等杂粮,灵丘县已经成为优质杂粮生产基地。 [12]
苦荞面凉粉的制作过程是,先把面放在盆里,然后倒入水,边倒水边搅动,搅至半稠半稀的糊状为宜。第二步是,在锅里烧开水后(水的多少因面而定),将已搪好的面糊慢慢往开水锅里倒,边倒边搅,锅底的火不应停,但注意不能太大,以免焦糊,全部倒完,全部滚开成熟。然后用木勺或木拐踩搅,直至全部踩匀筋道。第三步是,用勺子舀到碗或盘子里晾冷后倒出来,成为一个个凉粉坨罗儿。另一种晾凉的办法是将滚熟的凉粉糊涂抹在盆帮上,待冷却后划成小块,一片儿一片儿地掀下来。食用时用刀切碎,浇上备好的佐料齐全的盐水,就可美美地入口了。 [13]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钟声扬,一级文学创作。曾被艾青誉为“诗坛才子”,“北国诗魂”。曾任朔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文联主席团委员、山西作协理事,山西大学文联顾问、山西散文诗学会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2019年) [15]
2025-08-14,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18]
2025-08-14,荣获新一届山西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27]。
2023年10月,被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