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Lanzhou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简称“兰州资环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举办,甘肃省、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共建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甘肃省“双一流”大学项目建设院校、甘肃省优质高职院校、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10]
学校创建于2004年9月,前身是兰州气象学校(始建于1951年)和甘肃工业职工大学(始建于1984年)。2025-08-07,两校合并改建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7年被甘肃省政府、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为省部共建院校。2021年3月,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始建于1951年)并入。2021年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合并转设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10] [33] [35]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窦家山校区、段家滩校区2个校区,1个产教融合示范园,占地面积1024.5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254万元,图书馆藏书143万册;设有15个二级学院,有14个专业群,27个职业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13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327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人,其中本科生10700余人、专科生10300余人。 [10] [36]
- 中文名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外文名
- Lanzhou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25]
- 简 称
- 兰州资环大学 [34]
- 所在地
- 兰州市 [25]
- 创办时间
- 2004年9月 [33]
- 办学性质
- 公办大学
- 学校类别
- 理工类
- 学校特色
-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1年)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19年)
全国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2012年)展开 - 主管部门
- 甘肃省 [37]
- 现任领导
- 雷江红 [41](党委书记)
- 本科专业
- 27个(截至2024年12月)
- 院系设置
- 15个二级学院(截至2024年12月) [36]
- 校 训
- 品质至上 [13]
- 校 歌
- 《追梦资环》 [38]
- 地 址
- 窦家山校区: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窦家山36号 [42]
段家滩校区: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路929号 [42]
产教融合示范园: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太极镇大川村 [42] - 院校代码
- 16208 [25]
- 主要奖项
- 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2014年)
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2012年) - 占地面积
- 1024.55 亩(截至2024年12月)
- 教职工人数
- 1130人(截至2024年12月)
- 学生人数
- 21000人(截至2024年12月)
办学历史
播报编辑
学校前身
- 兰州气象学校
1953年10月,西北军区司令部气象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更名为西北气象处训练队,由军队建制转为地方建制。
1964年6月,经中共甘肃省委批准,建立兰州气象学校,隶属甘肃省气象局管理。
1979年,兰州气象学校迁至窦家山。
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普通中专学校。
- 甘肃工业职工大学
1984年12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肃煤炭职工大学成立,隶属甘肃省煤炭工业总公司管理。同时将甘肃省煤炭干部学校、甘肃省职工财经学院煤炭分部划归学校管理。
1985年,甘肃煤炭干部学校并入甘肃工业职业大学。
1996年3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肃煤炭职工大学更名为甘肃工业职工大学。
2000年8月,甘肃省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并入甘肃工业职工大学。
- 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
1973年,经甘肃省革委会批准,学校迁至兰州东岗,并更名为甘肃省水利电力学校。
1997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
合并组建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9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甘肃工业职工大学、兰州气象学校合并组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6年,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双一流”大学项目建设院校。
2018年12月,甘肃应急管理学院在学校挂牌成立。
2020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示范校。
2021年3月,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并入;同年,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1]
-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2001年,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成立。 [20]
2004年2月,被教育部确认为本科层次独立学院。 [20]
2015年6月,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20]
整合升格
2021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整合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资源设置甘肃省属公办本科层次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5月31日,经教育部批准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为独立设置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42]
2021年12月,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 [1]
2025-08-07,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心揭牌。 [32]
2025-08-07,甘肃省教育厅为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等5所院校授牌,确立其为“培黎工坊”建设学校。 [45]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有14个专业群,27个职业本科专业。 [10] [36]
序号 | 专业名称 |
---|---|
1 | 视觉传达设计 |
2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3 | 安全工程技术 |
4 | 智慧气象技术 |
5 |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
6 | 资源勘查工程技术 |
7 |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
8 | 生态环境工程技术 [19] |
院系 | 专业名称 |
---|---|
安全工程学院 | 煤矿类(煤矿智能开采技术、通风技术与安全管理)、金属与非金属矿开采技术、矿井建设、安全技术与管理、矿井通风与安全、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救援技术 |
地质与珠宝学院 | 地质类(矿山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方向)、水文与工程地质)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加工、营销)、首饰设计与工艺 |
气象学院 | 智慧气象技术、大气科学技术、大气探测技术、大气探测技术(气象装备维护)、应用气象技术、应用气象技术(防灾减灾)、防雷技术 |
机电工程学院 | 矿山机电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 |
水利与电力工程学院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自动化设备制造)、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监理、水利工程(农业水利技术)、水利工程(防汛抗旱)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 |
冶金工程学院 | 储能材料技术、金属精密成型技术、金属材料检测技术、金属智能加工技术、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 |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 工程测量技术、矿山测量、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导航与位置服务、无人机应用技术 |
环境与化工学院 | 应用化工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技术、煤化工生产技术、矿物加工技术、选煤技术、工业分析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消防工程技术 |
民族工艺学院 |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工艺美术品设计、家具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财经商贸学院 | 会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商务数据分析及应用 |
士官学院 | 大气探测技术、应用气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
中泰学院 | 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技术、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分析检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 |
参考资料 [19]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113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96人、副高级职称327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专任教师比例为76.4%。荣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人、杰出教师奖1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陇原青年英才2人,4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劳模,10名教师获省级园丁奖,2名教师获全省“三八”红旗手称号,7名教师获省级青年教师成才奖,2名教师获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 [10]
类别 | 姓名 |
---|---|
全国职业教育煤炭专业带头人 | 时宁国、高峰、宋元文、梁珠擎 |
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 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利工程创新团队 |
甘肃省级创新创业团队 | 安全技术与管理、水利工程创新团队 |
甘肃省级教学团队 | 煤矿开采、矿山机电、大气探测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测量、农业水利工程技术、矿山地质、有色冶金技术 |
甘肃省级教学名师 | 时宁国、卢雪红、陈玉莲、马琼、高鸿斌 |
甘肃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 | 马琼名师工作室、冯熊名师工作室、梁珠擎名师工作室、卢雪红名师工作室、瞿明名师工作室、汪大金名师工作室、张民名师工作室 |
注:名单不全 [3] [11] [16]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7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骨干专业、10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和省级、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各2个;建有省级教学团队18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8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与政府、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0个,建有校内实训室191个(含3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8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10]
类别 | 名称 |
---|---|
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 | 应用气象、金属材料精密成型 |
国家级骨干专业 | 矿山测量、环境工程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机电一体化技术、大气探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物流管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有色冶金技术 |
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专业 | 煤矿开采技术 |
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 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气象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 |
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有色冶金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甘肃省级特色专业 | 矿山测量、矿山机电、冶金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物流管理、安全技术与管理、大气探测技术 |
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 | 矿山测量、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大气探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地下隧道工程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 |
参考资料 [6]
类别 | 课程名称 |
---|---|
省部级 | 气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电路分析基础、构造地质、采掘机械设备运行与维护、工程爆破、地面气象观测、矿产勘查实用技术、矿井通风、地面气象观测、工矿供电技术、矿产勘查实用技术、矿山测量、地图设计与编绘、工程测量、焊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水利工程管理、维修电工、矿井通风、液压与气压传动、矿井通风、水利工程制图 |
甘肃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 | 气象学基础、地形测量、GIS应用技术、电力系统基础应用、金属材料热处理及加工应用、观赏石评鉴、印石鉴定与赏析、贵金属加工与工艺、晶体与矿物认知、室内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
参考资料 [7-8]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7项。 [10]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基于关键成功因素的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及预警办法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部队需求导向的定向培养士官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基于工作过程需求导向的仿真矿井建设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 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仿真矿井在采煤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 2011年甘肃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参考资料 [4] [15] [17]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分别在塔吉克斯坦成立塔中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新西兰成立“培黎工坊”、巴基斯坦成立“中文+职业技能中心”、西班牙成立“中文+兰州牛肉拉面技艺培训中心”,获教育部批准建设塔吉克斯坦“中文工坊”,共招收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73人,为走出去企业本土化培训职工1300余人。 [10]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牵头建有第二个国家级行业共同体-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4个行业共同体、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字经济产教联合体,以及4个职教集团、7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10]
机构名称 |
---|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研究所 |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教融合研究院 |
甘肃省军事专业人才培养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 |
注:名单不全 |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环境垃圾资源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 |
甘肃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环境垃圾资源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5] |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先后立项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346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1192万元,横向科研项目到款额772万元,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2800余篇,授权各类知识产权476项,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4项、发明专利奖1项,市厅级以上各类科技奖励20项。 [10]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
碱土金属及其氧化物阳离子、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阳离子催化CO、H2转化氮氧化物的理论研究 | 2014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
干旱灾害形成机制与风险特征及预测调控技术 | 2021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铝电解智能操作系统与石墨坩埚试验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 2021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参考资料 [18] [22]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143万册。 [10]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86万册,电子图书64万册,中文期刊530种,数字资源30T;拥有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超星读秀文献检索服务平台、万方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 [14]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图标创意:以带有经纬线的意向地球、三片白色叶状图(字母LZH演变图)和数字1951组成标记图案,“LZH”(兰资环)字母形似“21、飞鸽、凤凰、飘带、火炬和嫩苗”的主标记为中心的主背景,以学校汉字名称和英文缩写为外围主图案。
图标寓意:
1.圆形具有包容万物和圆满之意。
2.绝大多数资源类型主要来自地球,地球是人类生存生活的最大环境。
3.外围有圈,表示大气层和宇宙空间环境资源。
4.中文毛体行草与学校校牌字样一致,逑劲潇洒、气势磅礴。
5.英文对照,可以扩大认同感,使学校走向开放办学,与国际教育融为一体。
6.经纬线寓意雄才大略,张弛有度,表示科学有序,管理有方,井井有条。
7.由“兰资环”三个汉字打头拼音字母“LZH”演变图组成的中心标记图案,简捷明了地概括了学校名称。
8.中心标记图案告诉人们,学校诞生在21世纪,深刻揭示了资源与环境为地球和人类21世纪的主题,也寓意学校伴随着21世纪蓬勃发展。
精神文化
- 校训
品质至上
意指奋发有为,积极上进,开拓创新,力求卓越。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的体现,也是学校倡导并遵循的价值追求和教育宗旨。 [13]
- 大学精神
艰苦奋斗、永不放弃
是学校近七十年办学历程的生动写照,更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长期遵循的精神。 [13]
- 办学理念
和谐教育
旨在促进人才培养、改革发展、对外交流、保障支持、管理服务等多方位、多维度的科学发展。 [13]
校区情况
播报编辑
窦家山校区
段家滩校区
产教融合示范园
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太极镇大川村。 [42]
图册参考资料 [44]
行政管理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雷江红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日常工作) | 李文生 |
党委副书记 | 郑绍忠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师克谦、武永青、罗文翠、王利军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刘宏 |
党委常委 | 高鸿斌、高兰德、严昭飞 |
参考资料 [26] [39-41] |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 | 职务 | 姓名 | 任期 |
---|---|---|---|
兰州气象学校(1951年—2004年) | 政委 | 金振堂 | 1953年3月—1953月10月 |
政委 | 李维新 | 1953年10月—1954年8月 | |
书记 | 杨述山 | 1959年9月—1962年10月 | |
书记 | 张茂生 | 1970年1月—1974年8月 | |
书记 | 金曼倩 | 1974年8月—1988年6月 | |
书记 | 吴永森 | 1988年6月—1988年12月 | |
书记 | 王恒然 | 1989年1月—1990年12月 | |
书记 | 史振南 | 1990年12月—1994年7月 | |
书记 | 崔振乾 | 1994年7月—2002年4月 | |
书记 | 吴英成 | 2004年2月—2004年12月 | |
气象训练队队长 | 粟汉德 | 1953年3月—1956年9月 | |
校长 | 王进贤 | 1956年9月—1969年11月 | |
队长、校长 | 金曼倩 | 1970年2月—1988年6月 | |
校长 | 吴永森 | 1988年6月—1990年11月 | |
校长 | 史振南 | 1990年12月—1994年7月 | |
校长 | 崔振乾 | 1994年7月—1999年12月 | |
校长 | 吴英成 | 2000年1月—2004年12月 | |
甘肃工业职工大学(甘肃煤炭职工大学)(1985年—2004年) | 党委书记 | 杨嵩山 | 1985年1月—1990年12月 |
党委书记 | 周传慧 | 1991年4月—1993年12月 | |
党委书记 | 刘东成 | 1994年5月—1997年10月 | |
党委书记 | 牟正气 | 1997年10月—2002年3月 | |
党委书记 | 孙祖眉 | 2002年3月—2004年2月 | |
校长 | 汤雄 | 1985年1月—1990年12月 | |
校长 | 董树林 | 1991年4月—1993年2月 | |
校长 | 刘东成 | 1994年5月—1997年12月 | |
校长 | 孙祖眉 | 1997年10月—2002年3月 | |
校长 | 时宁国 | 2002年3月—2004年12月 |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 党委书记 | 吴英成 | 2004年12月—2011年6月 2011年6月—2012年12月 |
党委书记 | 芦维忠 | 2013年11月—2017年12月 | |
党委书记 | 时宁国 | 2017年12月—2018年7月 | |
院长 | 时宁国 | 2004年12月—2011年7月 2011年7月—2018年7月 |
参考资料 [9]
校友情况
播报编辑
姓名 | 简介 |
---|---|
汪小平 | 甘肃省甘谷县气象局科员 [28] |
李文莉 | 兰州中心气象台高级工程师 [29] |
焦美玲 | 庆阳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主任 [30] |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时间 | 名称 |
---|---|
2012年 | 被甘肃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 |
2014年 | 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称号 |
2022年5月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团委入选2022年“甘肃省直五四红旗团委”拟表扬集体公示名单 [21] |
2022年9月 | 入选2022年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拟表彰名单 [23] |
2022年10月 | 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 [24] |
- |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31] |
- |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学校 [31] |
- |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31] |
- | 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31] |
- | 2023年煤炭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31] |
- | 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31] |
- | 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 [31] |
- | 全省征兵先进单位 [31] |
- | 甘肃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 [31] |
- | 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31] |
- | 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 [31] |
- | 肃省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31] |
- | 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 [31] |
- | 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奖 [31] |
2025年5月 |